叠合结构的智能诊断模式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连续叠合结构的截面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得出叠合结构跨中截面的受力钢筋应力超前值大于简支叠合结构,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力滞后值小于简支叠合结构,造成第一阶段的曲率、挠度增长过快,裂缝出现过早;利用有限元分析,发现连续叠合结构具有跨中截面弯矩超前,支座负钢筋应力滞后的特征,促使跨中和支座之间不断发生塑性内力重分布,从而提高了连续叠合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承载力。在理论分析断完善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叠合结构截面内力转移性能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两个阶段的截面有效高度比h01/h0,第二阶段弯矩相对值M2/M2U,第一阶段弯矩相对值M1/M1u,截面配筋率ρ/ρmax进行关联优劣排序,得出影响叠合结构截面内力转移性能最大的关联因子是两个阶段的截面有效高度比h01/h0,影响最小的关联因子是截面配筋率ρ/ρmax。同时借助于神经网络系统对叠合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出,在荷载的作用下叠合结构产生的裂缝宽度、挠度,真实地反映了叠合结构二次受力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实际操作中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比较好的评估方法。另外考虑到工程实际中有许多材料性能参数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本文利用灰色预测的GM(1,1)模型对叠合结构的的弹性模量和徐变度进行预测,旨在为叠合结构的应力分析、开裂分析提供支持。由于数据不详的原因,其结果不太理想,但此方法值得探讨。
其他文献
该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用微极液晶模型和Leslie-Ericksen模型讨论向列型液晶的壁面与磁场综合效应,采用垂直和倾斜二类边界条件,主要结果是:(1)指出有关文献中临界磁场强度公
该文首先介绍了板材滚弯塑性成形的过程和在工业上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板材塑性弯曲的工程理论和数学理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个板材滚弯过程的塑性小变形弯曲模型.随后,该文
论文开篇简单介绍了统一本构模型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以现代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各种现代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可以用一套方程描述材料的全部变形过程,这就避免了经典强度理论中要
全液压露天矿用钻机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石油等工业部门。我国相继开发并使用。露天矿用钻机在工作过程中钻具(包括动力头、钻杆、钻头)为其主要工作部件,需要频繁的拆
自1978年美国发射海洋卫星一号以来,SAR可以对海浪进行成像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Alpers 等人,1981;Beal 等,1983;Monaldo和Lyzenga,1986),由于海浪表面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因此海
流变特性是软岩的一项重要的力学性质,尤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灾害显现具有滞后性,具有时间效应,表现为蠕变特性;而开采导致煤层覆岩产生裂隙,当雨天地表积蓄水之后,雨水便
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光弹性实验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该文采用三维光弹性冻结应力切片法,对斜交刚构连续梁桥的不同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