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传播”背景下的中国新闻文学化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新世纪以降新闻文学化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试图将其置于新闻与文学相关联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审视。我们认为,重走文学之路的新闻无疑构成了其自身发展的一种历史性回归。而“回归文学的新闻”对新闻本身的命运以及文学的未来发展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回到新闻本身发展来看,新闻文学化究竟是新闻发展的“自然转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就值得特别关注。对于新闻而言,“回归文学”意味着从前的“老新闻”渐趋式微,同时宣告一种“新式新闻”的诞生,而这种“新式新闻”的日益“泛化”最终必然把传统那个“老新闻”送进坟墓。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新式新闻”同样面临自身发展的瓶颈,它因融合新闻与文学于一体,造成了“身份不清”,甚至有些时候变得“非驴非马”,因此,“新式新闻”的命运也是值得担忧。从新闻产生之日起,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显然,新闻与文学关系的历史同时构成了新闻史与文学史的一个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文学为参照物来观察新闻,它围绕文学动态发展,其运行轨迹可以表述为三个阶段:隐于文学之中、试图远离文学和再一次亲近文学。不言而喻,迄今为止,新闻与文学相关联的历史轨迹可以被归结为“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图式。就新世纪10年的新闻来说,它在亲近文学,在重走文学之路,因为它与文学试图进行再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揭示新世纪10年的新闻文学化的动因、理论依据、影响、发展趋势和结果,我们主要以2000年之后中国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新闻文学化转向集中体现在三大媒体上:其一,是各种报刊的“扩版增容”,为新闻的“膨化”释放了大量的空间,应该说,是文学元素的不断注入让新闻“膨胀”起来。其二,表现为各级各类电视新闻都在推崇“讲故事”的报道模式,究其实质,是将新闻报道嵌入叙事的框架之中,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是一种“新闻说书”,或者说是一种“类文学”的东西。有些时候,很难分得清它底是新闻叙事还是文学叙事。其三,在超文本和超链接的互联网上,形成“个人空间”(拍客、博客、微博)与“公共领域(大众传播)”并存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而且,“个人空间”的自由式新闻写作模式不时涌向“公共领域”。就这种自由体来看,它是散文,或者说一种“比散文还散”的文体,它不再遵循什么新闻报道模式,但却同样担负着新闻传播的任务。新世纪10年我国新闻报道走向文学,很容易让人回想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尽管它在当时没有进入美国大报,并在70年代沉寂下来,却在90年代中期奇迹般地以“文艺化新闻”的面貌出现了。我们认为“新新闻”呈现了复苏的迹象,并有理由相信,新世纪中国新闻文学化现象可以被视为对“新新闻”的直接回应,并从“新新闻”中汲取养料,获得经验。新闻之所以文学化,首先,是市场经济大潮下,传媒激烈竞争的结果。传统媒体在报道速度上显然不及新媒体,但可以在报道深度和可读性诉求方面寻求竞争优势。需要说明的是,在“独家新闻”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对“一手新闻”的炒作性写作成为一种追求方向。不容置疑,今天是“二手新闻”的时代,它的本源是“一手新闻”,所不同的是,“二手新闻”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形成差异化。说得通俗些,“二手新闻”是在“一手新闻”基础上的重构和翻新写作的结果。其次,新闻文学化是审美主体需求转向的结果。在“超媒介传播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天量的信息生成,人们生活在一个超过剩信息的时空之内,对信息的接受“随手可及”、“易如反掌”。从市场规律的角度来看,传播者一定要把接受者当做“上帝”来看。或者说,今天有价值的、稀缺的是注意力而不是信息了。显然,对受众的争夺战成为各种媒体的目标,看得出,今天是真正验证接受美学“读者中心”理论与传播学“受众本位”或“受众中心”的时候了。再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闻与文学的界限正在模糊。后现代艺术所渲染的消解中心、不确定性、无深度感、平面化,不仅瓦解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对学科内部体系和规则予以重塑。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眼中,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文学,不是很清晰了。最后,在新媒体所引领的“超媒介传播”视阈下,普通民众进入大众传播的序列,新闻传播者走向“泛化”,传统新闻写作与报道模式面临消解的命运。新闻走向文学,自然让我们想到“新闻文学”。它是在新闻获得独立,需要与文学作出区分时被提出来的。本文认为“新闻文学”贯穿于新闻与文学相关联的整个历史。在“媒介短缺时代”,在新闻独立之前,新闻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对融于文学的新闻而言,虽无“新闻文学”之名,却有其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超媒介传播时代”,新闻走回文学,意味着新闻文学迎来了繁荣时期。在新闻文学化的同时,文学也在新闻化,可见,新闻与文学在相向移入对方时,新闻文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记者与作家区别不大了,新闻与文学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在新世纪,对于走回文学的新闻而言,新闻的呈现或表现方式值得探讨。当新闻“穿上文学的外衣”出现时,新闻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由此上升到新闻报道的艺术问题。它所关涉的不仅仅是“让事实说话”,而是“让事实跳起舞来”。因为今天的新闻报道是从“事实的选择”正在转向“审美艺术的呈现”,能够看到,“文学化”的新闻传播不只满足“让人知道”,还设法“使人震撼”、“令人回味”。新闻以文学化的方式呈现,新闻的内在本质是否也随之发生位移,的确值得思考。尽管学界一再强调,“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新闻文学化的潮流中,很难说“新闻真实”不会闯入“艺术真实”的境地。文学化是新闻的“出路”,还是新闻的“末路”,的确很少有人关注。从新闻文学化的动因来看,文学化是新闻发展客观性的主观选择。也可以说,新闻文学化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文学化到底是不是新闻的出路还不好说,因为新闻文学化究竟要达到何种程度不易判断。更何况,文学化极有可能波及到新闻的内容方面,甚至文学化成为新闻失真的漂亮借口。可见,文学化可能是新闻的出路,但是,当文学化从新闻的表现形式扩散至其内容,则新闻又被推向绝境。就当下新闻文学化来看,新闻形态发生了变化,新闻的实际社会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这样,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新闻及其各种要素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时至今日,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老新闻”行将告别历史,与此同时,一种“新式新闻”正在向我们走来。这种“新式新闻”的出现,到底是新闻发展的“正路”,还是“歧途”?尚需我们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
<正> 读画和读书一样,有的一翻而过,有的一时令人震惊发聩,但时过境迁,印象越来越淡漠。有的却叫你永生不忘。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弹琴的男子》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了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县域作为我
旅美画家陈丹青先生撰写的《回顾展的回顾》前半部分,已刊载于《美术研究》1998年2—4期,现经作者授权,该文后半部分改由本刊发表,因文章较长,我刊将分期刊发。
通过对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性能特别是损耗的机理分析 ,总结生产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提出改变热压聚合工艺参数和热压聚合方法 ,采用高压短路放电 ,高频下测 tgδ变化值 ,改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全部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药
目的了解健康男性青年人群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应征入伍新兵体检筛查HCG相关疾病,制订相应体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慈善事业是我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十二五”时期的总体部署,《国
随着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纠纷以及纠纷解决机制也发生了变迁。在传统纠纷以及纠纷解决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同时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传统法学对于农村纠纷解决的研究中,多采
随着我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逐步深入,电视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电视媒体中坚力量的省级电视媒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