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案登记制度是诉讼程序中一项基本制度,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该制度的设置科学与否关系到够能够保证公民的诉权顺利行使,实体权益能否得以更好的实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立案登记制度的确立,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使行政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由于立案登记制度确立不久,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论文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的一般理论阐述。论文首先剖析立案登记制的概念、特征及现实意义,进而分析了立案登记制度的价值功能和理论基础,即行政诉权保障、立案登记的价值、行政诉权理论学说以及该制度的价值取向。第二部分评述了我国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运行情况,对立案登记制度的产生的背景、立案登记制度的基本要求以及运行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指出了我国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起诉条件的模糊性、登记程序的不明确、相关条款之间不协调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对域外立案登记制度的考察和借鉴。从比较法的角度,深入探析了域外主要国家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内在理念及制度运行,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有益经验,以期更好了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缺陷,借鉴国外相关理论成果和制度经验,结合我国的制度现状,从立案标准、立案登记程序、立案监督方面,对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