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种间水平上对中国产4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4种凤仙花属植物在形态学和花部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单花雄性期与雌性期之比均大于2.5。华凤仙和瑶山凤仙花雄蕊脱落前,花粉活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单花期延续花粉活力缓慢下降。从开花第1天至第3天早晨对单花花蜜量进行了测量,表明华凤仙和瑶山凤仙花每日分泌的花蜜量呈上升趋势;4种供试植物的花蜜糖含量均在30%以上。4种植物具有较高的P/O值,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异交型。检测华凤仙和瑶山凤仙花的繁育系统,表明两者自交亲和,但不存在自动自交和无融合生殖。华凤仙具有明显的异交优势,瑶山凤仙花自交和异交的座果率和结籽数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供试植物具混合式交配系统性质,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2.共有29种隶属于蜜蜂科、天蛾科等7科的昆虫访问4种供试植物的花朵。华凤仙和瑶山凤仙花的传粉者涉及多个昆虫类群,主要为蜂类、蝶类和天蛾;山地凤仙花和湖南凤仙花的传粉者种类相对较少,未见有鳞翅目昆虫访花,优势传粉者为中型长吻蜂类。昆虫访花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两个时间段。在研究的2个不同年份中,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供试物种的传粉者种类、数量、访花行为及频率的观察表明,传粉者可能对花部结构施以选择压力,因而对塑造植物花部特征具有重要作用。3.4种凤仙花属植物去花部处理的结果表明,翼瓣的存在,对传粉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去旗瓣和去唇瓣处理对座果率的效应与旗瓣大小、唇瓣大小和深度等因素有关。去花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翼瓣和唇瓣在吸引昆虫传粉和保障传粉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采用去除花蜜距的方法研究了蜂类盗蜜行为对传粉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的缺失没有对传粉成功带来明显的障碍,推测花蜜窃取者可能以类似“信使”或“调度员”的身份调节居群传粉过程,其活动可能促使花粉传送到更远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异交,增加雌性适合度,很可能是植物应对近交衰退的一种拮抗机制。
其他文献
如何让孩子不惧怕上幼儿园?如何在入园前训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克服分离焦虑?如何教孩子适应规则?  每个即将入园的孩子或刚刚入园的孩子都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克服焦虑,二是适应规则,帮孩子跨过这两个坎,就是帮孩子做好了入园的心理准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领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家长去完成。  首先是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有一位家长,她利用人们“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这个心理,在孩子上幼
期刊
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是对其所生存环境适应的体现。本文以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北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和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为研究对象,测定这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月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0 例70 岁以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
  目的:通过设计急性脑梗塞病人出院计划列表(discharge planning checklist)指导病人出院,以提高延续性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 evidence-based paper that would articulate the scientific effectiveness of cocoa flavonoids in controlling hyperte
会议
  目的: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若发生损伤容易引发感染;而新生儿皮肤的角质层较薄、保护能力更较成人弱,加上其排泄次数多,故容易形成接触性皮肤炎(尿布疹)。
  目的:腹泻高居儿童住院诊断排行的前三名,同时亦造成病童与家属身心极大的煎熬,因此,如何有效减少住院中病童急性腹泻的次数、进而缩短住院天数,对病童与家属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就业与社会声誉”一项的研究,结合对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和所处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从加速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机制,推进就业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当前高职学院自身内部的优劣,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
  Objective: This review aim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regar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malnutrition screening instruments for oncology patient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