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陶诗”是指晋代以后,一些詩人非常推崇陶渊明的诗歌而创作的大量的詩歌作品的總稱。真正意义上的“和陶诗”自苏轼始。在韓國的“和陶詩”人中,朝鮮朝詩人金時習颇有成就。徙其詩集《梅月堂集》來看,他共創作了 53首“和陶詩”。無論從其“和陶詩”的数量還是品質来看,在古代韓國“和陶”詩人中能与之相匹者可謂屈指可數。本論文作為中韓文學比较研究中的一環,以朝鮮時代詩人金時習創作的“和陶詩”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究金時習的生涯、思想、詩歌創作背景以及“和陶詩”的詩歌特徵,從而考察金時習的隐居生活以及詩歌中蕴含的文學意義以及教育意義。本論文總體由六個章節構成,其内容簡述如下:第一章是序論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義、先行研究、研究方法和範圍。第二章介绍了金時習的生平和思想。生平方面,主要将其一生經歷分為修學期、放浪期、金鼇期、失意期和晚年期五个時期来探究。思想方面,主要考察金時習受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三家思想的影響情況。第三章介绍了金時習“和陶詩”的創作背景,主要從時代背景以及文學背景兩個方面來探究。黑暗的社會背景下,文人们大多不满朝政嚮往理想世界,因此和陶诗人辈出,形成了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金時習的文学才能得以发挥。第四章主要采用图表形式进行统计並分析金時習的“和陶詩”。其“和陶詩”按内容可分为和陶田園詩、和陶說理诗、和陶飲酒詩、和陶詠懷詩以及和陶交遊诗等五個方面。其中和陶田園詩可分為田園歸隐和躬耕實践兩個類型。主要描寫山林自然景物以及抒發對躬耕生活的喜與憂。封山林景物的描寫部分,主要侧重於考察金時習失意隐居期的自然觀。對其躬耕生活的分析部分,主要考察金時習隐居期的躬耕思想。對山林自然景物的描寫部分,可謂成就顯著。金時習将自身主體寄託於山林客體之中,在隐逸中感悟生命,獲取精神上的慰藉。和陶說理詩可分為情理相融和平中見奇兩個類型。金時習的和陶說理詩最大的特點是:情趣與奇理並存。詩中不僅飽含了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情感,還有對人生的冷静思考。這與老莊重视個性、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極為契合。接著,和陶飲酒詩共18首,占金時習“和陶詩”總數超3成。在题材上,又可细分為避世隱遁、安贫樂道以及飲酒忘憂三個部分。通過對其和陶飲酒詩的分析,推導出詩人金時習也曾寄借酒忘憂,與陶淵明二樣将酒視如生命,但也存在較多不同之處。除此之外,也從内容上與陶淵明的一部分原詩進行了比较。然後,和陶詠懷詩部分主要徒皓首窮經、煢煢孑立和風流跌宕三個方面來考察。皓首窮經部分的詩歌主要描述了已過不惑之年的金時習没有因為生活與仕途的不遇而一蹶不振,依然懷揣學提時代的鴻鵠之志,並對未來充满希望。煢煢孑立部分的詩歌主要表现了金時習隻身一人隐居山林的孤寂之情。風流跌宕部分的詩歌主要凸顯了金時習追求道家的物我兩忘、超脱塵世和追求自我的高雅境界。最後,和陶交遊詩部分主要分為春树暮雲與别易會難兩個方面來論述。主要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友人永葆不慕名利、壑守本心的高尚情操。第五章中主要考察金時習的“和陶詩”的文學意義與教育意義。他的“和陶詩”具备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意义,對於陶淵明詩歌在韓國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同時,其中蕴含的歸隱自然的幸福觀和老莊個性觀也對现代教育有著深遠影警。第六章對所有的論述和探究進行整理,作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