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察体育教育是公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具备强健体魄和娴熟实战技能的人才,始终为警察执法需要和实战服务。警察体育专业被删减后,警察体育课程依然存在,并与新兴的警察战术相关课程相互交织,成为众多公安院校的通修或专修课程,但存在课程设置不统一、不合理等弊端,有必要进行改革。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定性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警察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构建警察体育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设想。主要结论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从理论上阐明警察体育、警察战术、警察指挥与战术、警务技能、警察训练五个概念的不同及它们的关系;并提出“警察战术与体育”新概念,它是指人民警察为了警务活动或执法战斗的需要,以获得健壮的体魄、精湛的实战技能和为获取胜利所采用的指导方法和指挥艺术为目的,以身体训练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特殊教育形式。明确了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警察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警察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三大因素(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具体分为:公安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才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师资队伍和学生的需要。3、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公安院校进行了警察体育课程改革,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但仍存在课程内容、结构不一致,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比例悬殊,课程模式陈旧,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不足;警察体育课程理论应用结果是学生不局限于对警察体育课程的需求,倾向于警察战术课程。4、警察体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还须树立“警察技能观”;而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学时学分的分配上有明显差别,警察体育有它的特殊性存在。中外警察体育课程比较结果:美、英等五个国家训练项目实践性和针对性强,模拟训练居多;此外,在普通体育与战术课程比例、战术课程设置、选修课内容、竞技对抗项目课程的比重、训练方法以及学制方面均有差异。5、观念创新和改变、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导向、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的整合、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以及师资队伍七个方面是合理构建警察战术与体育课程新体系的前提条件,新体系体现出六个基本特征:丰富性、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