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111)及SiO<,2>表面异质薄膜电迁移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研究内容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级薄膜制备及固体表面原子迁移机理研究",其技术背景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速光电器件中的电迁移问题.论文工作中设计组建了一套超高真空原位电迁移实验研究系统,以沉积于Si(111)及SiO<,2>表面的厚度≤10nm的Au、Ag单一金属薄膜以及Au-Ag二元复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动俄歇线扫描和元素面分布分析、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变角X射线光电子谱及化学成像技术等分析研究了上述体系的电迁移行为.
其他文献
该研究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在国际上率先使用了生物催化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2,6-二甲基苯酚(DMP)转化为TMBP,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该文主要研究了3,7-二硝基二苯并溴五环硫酸氢盐1与胺的亲核取代反应,以较高产率得到了一系列2-溴-2-胺基取代的取苯类化合物.
卤素(F、Cl、Br、I)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元素.对它们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农业、环境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岩石矿物等地质样品中卤素元素的检测技术在国
该文的工作是研制了一种新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并系统考察了组分和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保持环己醇转化率的条件下,进行了1500小时的稳定性考察.通过催速老化
该工作叙述了一种反相液相色谱安培法分离和测定尿酸、鸟嘌呤、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以NaHPO(300 mM,pH3.0)-甲醇-乙腈-四氢呋喃(97.8+0.5+1.5+0.2)为流动相在Spherisorb 5C反相
该论文是U.S.EPA与中国国家色谱中心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FT-IR光谱法用于监测固定污染源大气毒物的合作研究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