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验在武田泰淳文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田泰淳是日本小说家,作为第一次战后派作家活跃于日本文坛中。他一生中五次来到中国。除开60年代作为文学代表团的成员三次访问中国以外,战争期间他有两次滞留中国的经验。分别是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的从军体验和1944年6月至1946年2月在“中日文化协会”工作的上海(战败)体验。但是武田泰淳在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和竹内好一起创立了中国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研究会里,他和许多中国文学家有交流,并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近代文学作品。由此看来,武田泰淳的中国体验是由间接体验(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成立中国文学研究会等)和直接体验(从军体验和战败体验)组成。中国体验对武田泰淳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浦和高校时代到中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初期,武田泰淳大量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从古典名著《红楼梦》到近代文学大家鲁迅胡适,武田泰淳被中国文学作品的激烈和美所震撼。并为中国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丰富的人性而感动。在其影响之下,武田泰淳的初期作品中有很多“中国作品”,也就是从中国文学中获取题材的作品。并且他的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出中国文学的特色。而后武田泰淳在1937年至1939年以日本士兵的身份在中国的战场上生活。登陆中国之后最先看到的倒在各地的中国平民和士兵的尸体。因战争而毁坏的城镇,因病而死的士兵,不断地出现在武田泰淳的视线之中。在这些景象之中,武田泰淳开始思考起世界、人性、政治、灭亡、平等、耻辱、罪等等。特别是在战场上构思的《司马迁》中所阐述的“政治的人”“持续”与“转变”之类的思想构建了武田泰淳的世界观。接着武田泰淳与1944年再次来到上海。就职于中日文化协会,并在上海迎来了日本战败。以这个战败体验为契机,武田泰淳将一直以来所思考人性、世界、罪等等全部倾吐而出。对中国人民的罪恶感,因日本战败而带来的灭亡感,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总结来说,武田泰淳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都与中国体验息息相关。中国体验是武田泰淳文学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其他文献
<正>中国广播改革二十年来顺风逐浪,此起彼伏,广播理念和各种专业手法不断创新。从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到1991年上海电台交通信息台开播,广播
<正> 过氧化物酶是卟啉环中含有铁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的谷物中,与谷物的呼吸作用有关,是谷物品质变化的指标之一. 通常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法重复性不好.本文报道我们对
<正>一王羲之,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琊(今临沂),世居会稽山阴(今绍兴),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王正为晋尚书郎,其父王旷为晋淮南太守。司马睿之过江,还是王旷"首创其议"。权倾一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复杂的情境,这时就要求我们对繁多的信息做出选择和判断,调用认知资源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控制,从而调节自身行为顺利克服困难。冲突控制作为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研究组(慢性鼻-鼻窦炎组,CT-Mackey评分>0分)和对照组(鼻中隔偏曲组,CT-Mackey评分=0分)的听力学情况,以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是否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并进行相
预设是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语用预设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用预设在句子中的作用。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广播产业,近年来传统的广播产业面临着卫星广播、数码广播、网络电台、手机广播等众多音媒的竞争,市场不断细化、听众逐渐流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粥,又称为"糜"、"水饭"、"稀饭"、"双弓"。据说是黄帝发明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就有"黄帝初教作糜"的记载。历代文人对粥都有很深的感情。文人安贫乐道,要生存下去,这
期刊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50年代首次从茶叶中提取、精制出茶氨酸,此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及在食品的中的应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