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附加问句“X不X”结构的英译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汉语附加问句结构“X不X”的英译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范围包括“X不X”英译的特点,影响译者译文选择的因素,并探讨建立该结构的英译模式。根据所收集的语料,本文研究对象为常见的四种附加问句结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及“行不行”。初步研究发现“是不是”,“对不对”主要翻译为英语附加问句(反义疑问句)形式,而“好不好”及“行不行”的英译无明显倾向性。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活动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形成“X不X”英译特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自影响译者选择译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与“顺应论”中提出的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1)译文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的存在是因为“X不X”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出多种意义和功能。语境包括语言语境(主要为上下文)和非语言语境(说话双方之间的亲疏与权势关系以及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前者体现“X不X”隐含的交际信息,后者体现说话人表达该信息的方式。两者共同决定“X不X”的全部意义和功能。语境的变化造成意义的不同,从而影响译者对译文的选择。2)译者的选择不是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译者可以灵活选择对“X不X”的解读以及翻译形式。这种灵活性使得最后的译文选择具有不确定性。3)译文的选择要顺应翻译目的。翻译“X不X”的目的是达到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效。实现语用等效需要在理解原文和选择译文这两个选择过程中顺应原文与译文的语言语境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以及顺应非语言语境以达到社会语用等效。同样地,两种语境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译文选择。这三个因素同时制约译者对译文的选择。根据上述因素,本文试图建立翻译“X不X”结构的模式,以期帮助译者准确有效地翻译这一结构。
其他文献
甲午战败,留学救亡思潮兴起,掀起留日热潮。在留日大军中,留日女学生引人注目。清末留日女学生特征显著: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奉天、江浙、湖广、广东地区;从留学途径来
本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二十五年来的土地利用为例,对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演变、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6—20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多见的运动障碍,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基本特征,部分患儿伴有情绪障碍、注意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料液比、加酶量、pH值、温度、时间对纤维素酶酶解反
采用响应面法对豆粕蛋白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了pH值、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
在某些标准中,为把问题描述得更清晰、更准确、更方便理解,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使用必不可少。然而在标准中如何编排更加规范?本文着重对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编排规则进行探讨
宋代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宋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高雅生活的追求,是其陶冶情操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色香俱美的花卉的喜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现了宋人对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将同步电机的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引入到逆变器的控制中,改善了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增强了微电网抗干扰的能力,但是牺牲了一定的动态调节性能。在此基础
目的:建立黄连止泻丸中盐酸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en-turySILODS2(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