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TS相关的CaM突变体与心肌NaV1.5钠通道结合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其以心室复极延长(QT间期延长)为特征、易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综合征。LQTS包括获得性LQTS和遗传性LQTS。遗传性LQTS的发生率约为1/2500,可由编码或调节心脏钠、钾和钙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编码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的基因(CALM1,CALM2,CALM3)发生突变也可导致LQTS。CaM是一种能与Ca2+结合的多功能蛋白质,其与Ca2+结合后对很多细胞功能、心肌离子通道酶体系和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 2,Ry R2)等活性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新近的几项研究发现CaM突变体CaMD130G(第130位氨基酸位点由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和CaMN98S(第98位氨基酸位点由天冬氨酸(N)突变为丝氨酸(S))与LQTS的发病相关,然而,这些CaM突变体是如何引起LQTS以及相关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电压门控钠通道1.5(Na V1.5)是心肌细胞中表达的主要钠通道,其由SCN5A基因编码,是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的主要亚型。研究发现CaM对心肌Na V1.5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可与心肌Na V1.5的IQ基序结合。然而,CaM突变体CaMD130G和CaMN98S是否可与心肌Na V1.5结合以及结合作用是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否在LQTS的发病中发挥作用,至今也仍不清楚。本课题利用分子对接和GST pull-down技术,对CaM突变体CaMD130G和CaMN98S与心肌Na V1.5钠通道的相互结合作用进行系统而详细的研究,明确两者之间通过直接结合作用的改变而影响通道的功能进而在LQTS的发生中发挥作用,探讨CaMD130G和CaMN98S引起LQTS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Moler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和SWISS-MODEL进行模拟分子对接及其分析,利用Py MOL进行分子可视化,从Pu BMed网站获得目标蛋白氨基酸序列(CaM:Mmdb_id:99607,Pdb_id 1:2LL7;IQ:Mmdb_id:87677,Pdb_id 1:2L53)。再利用模型编辑软件,预测野生型CaM和突变体CaMD130G、CaMN98S与心肌Na V1.5通道IQ的结合情况。构建野生型CaM和突变体CaMD130G、CaMN98S与心肌Na V1.5通道IQ基序的质粒。采用转染、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制备与纯化野生型CaM和突变体CaMD130G、CaMN98S与心肌Na V1.5通道IQ的蛋白片段。进一步使用Pull-down assay蛋白结合实验方法,检测在不同钙离子浓度情况下,野生型CaM、突变体CaMD130G、CaMN98S与心肌Na V1.5通道IQ基序的结合情况。结果: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野生型CaM相比,突变体CaMD130G和CaMN98S与Ca2+的结合能力下降;同时,突变体CaMD130G和CaMN98S很可能与心肌Na V1.5钠通道的IQ基序结合,但与野生型CaM相比,可能结合作用相对减弱。进一步的GST pull-down蛋白结合实验结果显示,CaMD130G和CaMN98S与Na V1.5钠通道具有结合能力,且结合具有CaM浓度依赖性和Ca2+浓度依赖性。与野生型CaM相比,在Ca2+浓度为2m M和10μM时,CaMD130G、CaMN98S突变体与IQ结合减少,在某些CaM浓度下结合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Ca2+浓度为100n M和≈free时,与野生型CaM相比,CaMD130G、CaMN98S突变组与IQ结合未见明显改变。结论:CaM突变体CaMD130G与CaMN98S的突变位点影响了Ca2+的结合,使Ca2+结合量减少。CaM突变体CaMD130G、CaMN98S均可与心肌Na V1.5钠通道的IQ基序结合,且结合作用具有CaM浓度依赖性和Ca2+依赖性。在较高Ca2+浓度下,与野生型CaM相比,突变体CaMD130G和CaMN98S与心肌Na V1.5钠通道的IQ基序结合作用减弱,且在Ca2+浓度为2m M时差异最为明显;在较低Ca2+浓度下,此结合作用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天然药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一些天然药物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紊乱来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五味子醇甲作为来自中药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疗效,但由于其极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五味子醇甲通过灌胃方式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组学技术和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探讨五味子醇甲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
学位
目的:宫颈癌是世界上妇女第四常见的癌症。2020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60多万例,占女性癌症总病例的6.5%,女性癌症相关死亡341,831例,占女性癌症相关死亡总数的7.7%左右,可见宫颈癌仍然是影响中年妇女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标志,生长中的肿瘤常因血供不足而存在于缺氧环境中,在缺氧条件下,许多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被激活,诱导各种下游信号调控细胞增殖、运动和凋亡。同时缺氧微环
学位
目的:含有胍基与二硫键的聚氨基胺类作为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已经被研究,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我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物质即异染色质蛋白γ(CBX3),异染色质蛋白γ具有靶向常染色质功能,可以与裸质粒结合后被载体包载,而制备的新的载体复合物含有CBX3的精氨酸-N,N-双丙烯酰胺聚合物载体,制备成功后,将研究其在MCF-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及靶向性等载体功能。方法:选取ARG-CBA
学位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目前临床软组织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种子细胞之一。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与MSC成脂分化相关的基因,并对它们进行调控网络的预测,为阐明成脂分化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1.利用GEO数据库下载与MSC成脂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短时间序列表达分析(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
学位
目的: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极易发生耐药复发和转移,导致预后差。因此探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攻克治疗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的种子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力,是肿瘤的生长、转移、耐药、复发的根源和重要驱动力。但卵巢癌干细胞(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OCSCs
学位
目的:探究日常摄入量估计中不同统计方法的差异,通过分析常规均值法、NCI法和SPADE法测算食物消费量对Cr、Pb、As暴露评估的影响,为今后暴露评估食物消费量估计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对2015年辽宁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食物消费量数据和2010-2020年辽宁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获得具有1489名调查对象、41847条膳食调查数据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库,和包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患者,相比ERCP 1周后进行胆囊手术,在ERCP后1周内进行胆囊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方法:我们回顾性收集了在2014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进行了ERCP治疗的患者。根据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患者总共有261例。这些患者根据ERCP与LC的时间间隔被分为有215例ERC
学位
目的:CBX蛋白家族是表观遗传调控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癌症中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CBXs成员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中的具体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阐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在泌尿系统中是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其最常见的亚型是KIRC。KIRC早期难以准确诊断,对常规化
学位
目的:乳腺癌是世界上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有200多万女性罹患乳腺癌,成为造成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因素。TMEM16A是一种钙激活氯离子通道,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TMEM16A在乳腺癌中过表达,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有报道,TMEM16A在内质网(ER)和质膜(PM)连接位点处表达,IP3R等离子通道在此处表达并参与调节Ca2+信号传导。值得注意的是,在ER-P
学位
目的:TMEM16A,又称ANO1,属于TMEM16家族,包含十个跨膜的α-螺旋和一个细胞外成分。TMEM16A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调节分泌性上皮细胞的Cl-分泌、平滑肌的收缩和痛觉、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此外,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TMEM16A的异常上调。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是常见的邻苯二甲酸盐之一。本课题组发现,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对TMEM16A存在抑制作用,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