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理论视角下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社会工作小组干预研究 ——以Q社区老年数字素养提升小组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朝向数字化迈进,而作为数字难民的老年人却因为数字鸿沟问题,在数字化社会生活中面临着重重阻碍。以往的经验研究发现,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被排斥在数字化社会之外,这将严重影响老年人数字化社会融合以及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为了弥合老年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感和参与感,本文尝试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探讨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社会工作小组干预路径。在小组干预前期,本研究以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总结出老年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年智能手机使用自我效能较低,表现为新技术感知有用不足、感知易用性不足、对待新技术感到害怕恐惧、老年数字技术自我污名化以及缺少学习和使用信心;二是老年智能手机数字使用能力不足,表现在设备接入困难、使用技能不足、数字环境排斥、信息素养不足以及数字安全意识不足。针对老年人在智能手机自我效能以及数字使用能力层面表现出的特征,本文基于增能理论视角以及数字鸿沟理论建构了此次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小组干预模型,尝试以提升老年数字素养为突破口,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和观察学习训练方法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以及社会参与层面进行全面增能,其中个人层面增能包括自我效能提升和数字使用能力提升,人际层面增能包括促进人际互动与扩大支持网络,社会层面包括生活场景实践与社会参与表达。通过小组干预对老年人进行全面增能,实现了老年人数字素养综合提升,解决了老年人在生活实践中面临的数字设备使用困境,进而促进了老年人数字化社会融合,实现了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在小组开始之初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数字素养进行测量,经过7次小组活动的干预,在小组结束一个月之后,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数字素养进行后测,通过对前测、后测所得的数据进行相依样本检验,以及对小组过程质性资料分析,发现经过7次小组干预,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说明运用老年数字素养提升小组干预模型进行实务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
其他文献
<正>2016年5月,宁波局对一批来自乌克兰的玉米进行抽样与检疫,发现该批玉米中部分玉米粒具有红色线状斑点,经分子生物学与血清学方法检测,证实携带小麦线条花叶病毒,这是全国首次从进境乌克兰玉米中截获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此病毒属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粮食产量影响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旦传入我国,可对我国的农业与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
期刊
数字全息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常用于工业测量,医疗成像,生物测量等微观领域。全息图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环境光,器件反射的光以及物体自身受激辐射光会使全息图的重建质量下降,增加物体成像过程中的噪声;根据物理光学定理,激光的波长远小于物体的大小、高度,因此数字全息中的三维相位成像会产生相位的包裹问题,包裹相位与物体的真实相位完全不符;在数字全息显微定量相位成像的过程中,实验装
村级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为解决村级治理“主体性缺失”等突出问题,推动国家治理有效“下沉”,驻村指导员制度于2004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开始实行。制度先行地绍兴柯桥的实践从主体嵌入适配性、机制嵌入规范性、资源嵌入有效性与组织嵌入系统性几方面不断深入完善,但该项工作制度在具体嵌入实践中仍面临着多角色冲突与内生自治力不足、
为了解小麦粒重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以6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根据千粒重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粒重类型,分别对种子萌发第4、第7和第14天的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和主根长在不同粒重类型小麦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第4和第7天粒重对小麦幼苗的根系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在种子萌发第14天,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均表现为大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小粒重类型,且不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