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科研活动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虚拟学术社区,是对传统科研交流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极大的满足了科研人员在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及知识共享的需求,因此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学术界人士的青睐,并逐渐发展成为学术科研交流的新趋势。然而,现行的虚拟学术社区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支持成员互动交流的技术工具较为单一、科研人员之间知识共享不足、科研协作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交流活动的高效进行。Web2.0作为互联网的一次全面改革,开创了“用户参与”的新时代。Web2.0“以个人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强调用户参与和成员互动”的特点以及其支持的社会性软件和技术可以为科研人员社区更好的实现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论文针对科研交互的障碍,将Web2.0理念与技术充分融入科研社区的建设,构建了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的框架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论文对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构建的研究背景与目的进行阐述,指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在对国内外基于Web2.0的科研信息服务、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虚拟学术社区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基于互联网的科研平台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寻求Web2.0与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的结合点,提出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的建设构想;依托群体动力、社会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等理论的核心思想,为社区平台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其次,论文通过对社区平台成员主体构成的分析,界定社区平台知识共享主体角色及关系,识别科研人员知识共享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科研人员协同知识生产行为的研究,提出社区平台科研人员协同知识生产的实现机制。再次,论文在明确社区平台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Web2.0的理念及技术,提出了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的框架模型,将社区平台划分为个人空间模块、协作交流空间模块、管理模块这三个主要模块,并详细研究了个人空间模块和协作交流模块的各项功能。最后,论文以“小木虫论坛”为例,对其优劣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了构建基于Web2.0的互动型科研人员社区平台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后MRI上乳腺肿瘤的不同退缩模式,探讨不同退缩模式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2019年5月经术前穿刺活检及NAC后手术病理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凭借其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作为CFB锅炉的重要辅机,冷渣器(BAC)的运行性能直接关系到CFB锅炉的
目的:探讨基于同济指数法结合等渗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优势。方法:131例受检者在东芝Aquilion Vision 320排CT扫描仪上行CCTA检查,根据检查中使用的对比
目的:研究ADC灰度直方图鉴别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侧脑室内的10例室管膜瘤和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选取两组肿
目的:通过胸部模型研究,探讨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后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仿真胸
采用倾斜阵列压缩器技术制作的声表面波色散延迟线已成功用于许多脉冲压缩系统中。对于这些系统应用来说,延迟线相位响应同理想的二次相位响应的偏离导致了压缩脉冲时域旁瓣电
目的:探讨含肿瘤外缘5mm移行带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胸部增强CT薄层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
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会对猪群正常交配、繁殖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被感染的母猪产出的仔猪生存率较低,使得猪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通过对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特
目的:探讨基于逐步判别分析法评估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CT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85例125枚甲状腺结节的CT检查资料。其中恶性结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