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投资与要素投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同时也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集聚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而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推进技术进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在将这些理论分析应用于实证检验时,支持与不支持制造业集聚能够促进生产率提高的结论都大量存在。产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人力资本在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的消化、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能够进一步促进集聚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内生互动关系。因此,如果忽略人力资本这个因素,单独去探讨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论可能会不准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制造业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尝试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明晰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制造业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以及两者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此领域的研究。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相关理论分析。在明晰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理论与学者们的观点,分析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以及两者交互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2)现状分析。首先在比较不同的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空间基尼系数与区位熵衡量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选择平均受教育年限测度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选择索洛余值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3)实证分析。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分区域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制造业仍以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导致制造业集聚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利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先进制造业集聚,提升了集聚区整体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使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当地TFP的提升。(2)全国及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显著促进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显著阻碍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说明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地区TFP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以致出现人力资本阻碍地区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提高的现象。(3)全国、东部及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力量包含制造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合力作用。同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对TFP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推动融合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等政策建议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