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五人制足球运动对推动十一人制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提高十一人制足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已经被足球运动强国的实践经验所证实。然而我国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十一人足球运动的发展,从2003年起中国足协才开始在六大足球重点城市举办五人制足球职业联赛。2006年,中国足协薛立副主席主管五人制足球运动以来,五人制足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开展,联赛的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开创了五人制足球在我国发展的崭新局面。目前活跃在国内五人制足球联赛上的队伍,相当比例都是依托高校建立,队员基本都是所属高校的在校学生,这种现象可以认为是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的自然选择,即高校组队是适宜于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的合理模式,高校为五人制足球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然而,如何才能在高校中更好地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教练员、运动员、场地、人才培养方式、高校专业学习这些因素对于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亟需回答的问题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影响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因素切入,了解各因素对我国高校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影响机理,以指导我国高校更好的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从而推动国内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水平持续提升。本文以活跃在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中的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影响因素的“亚”框架,明确了各项因素的影响方式,指出:管理体制机制是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激励因素,教练员和运动员是五人制足球的核心,条件保障和科技服务是发展五人制足球的助推因素,校园文化则是五人制足球在高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按照上述理论框架,本文设计了结构化的问卷,对来自湖北大学、三峡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六所高校的100余名五人制足球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亚”框架中的各项因素对于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各所高校的因素现状:湖北大学作为近年来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典型代表,各因素的水平比其他高校均高出一筹;三峡大学作为新生力量,各因素体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相比于上述两所高校,广州体育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各因素的整体水平略逊一筹,但独具特色,如广体的教练员水平和校园氛围以及电子科大的运动员训练和科技服务都具备了较好水平;北京体育大学和山东大学处于起步阶段,各因素的整体水平都较低。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是目前各所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板。对于各因素影响的重要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定的专业训练”最重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的政策优待”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等因素比较重要,而“与职业俱乐部共建”因素则不太重要。同时,研究也发现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判断与其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有较强的联系。发展较成熟的湖北大学和三峡大学认为教练员的职业经历和执教水平相对重要,处于中间阶段的广州体育学院认为学校政策优待相对重要,而起步阶段的北京体育大学和山东大学则认为稳定的训练和人才培养相对重要。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也提出了我国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相关建议,首先要注重管理体制机制在五人制足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其他影响因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激发五人制发展的活力;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五人制足球运动在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高校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务必要因校制宜,不可简单地复制或者模仿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基础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