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申纪兰是全国惟一一位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笔者结合她一生珍贵的政治历程,分析在国家政权建设逐步深入过程中,典型人物申纪兰的行为特征表现能否紧跟时代,适应社会?
她的政治生命起点,1951年被选为农村合作社副社长,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实践,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之后,又被国家和地方多次授予各种荣誉称号,逐步成为一名政治性的典型人物。国家在农村选树典型,最终是为了达到政治整合和社会动员,让基层民众都能积极统一的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认可国家执政党的领导方式。
在她的政治生命成长过程中,为实践国家意志行为,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是积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倡导者,但是损失了村民的部分个人利益,表现为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威胁到农民一家人食用粮食的基本保障问题。1973年,她被地方政府任命为省级领导干部,体现了地方政府贯彻中央精神,树立劳模申纪兰为国家干部,也是为了深入农村基层更好的宣传国家意识观念。但是时代的变革,使她不具备做官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她自己也不需要不合自身身份的利益需求,因此申纪兰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由此,在国家建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作为执政党的统治基础,还要结合时代特征选择合理的政治整合和社会动员方式,才能更好的建立广泛的统治基础。
1990年代,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劳动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要特征,申纪兰也尝试着从农业劳模转型企业家角色,却未能转型成功。21世纪初,申纪兰被国家和地方分别授予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朴素作风的“政治典型”。
申纪兰六十年的典型示范性由初期的强效性到后期的弱化性,也体现了典型人物是时代性和实效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