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第三方支付是指在传统的支付模式中引入由第三方机构建立的支付平台,并且由该第三方机构负责资金的保管和结算的电子支付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网络第三方支付因其使用方便、快捷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如央行于2010年6月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年9月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15年12月实施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2017年1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些规章制度有效促进了我国支付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该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对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现有法律层级不高、零散,多为原则性规定,执行性不强,对于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尤为不足,导致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平稳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在网络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否有效,消费者账户资金是否安全,网络第三方支付中信息披露是否全面且及时,网络第三方支付纠纷解决机制是否完善。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欧盟等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立法体系和实践经验,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主要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账户资金安全保护、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网络第三方支付纠纷处理四个方面完善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