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塔源地区铜多金属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兴蒙造山带,隶属于大兴安岭成矿省(Ⅱ级)北段、得尔布干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银铜钼铅锌成矿带。区内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域以及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构造背景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本文以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系统收集研究区及矿区的勘查与研究成果,以铜、金、铅、锌为主攻矿种,以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为主攻成因类型,在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确定成矿控制因素及控矿机制,建立成矿模式和综合信息预测模型。通过对物化探数据的综合信息解译,提取找矿信息,评价研究区找矿潜力,圈定找矿预测区并优选找矿靶区,以期为后续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区已发现塔源二支线铅锌矿床和塔源金银铜矿床。其中,塔源二支线铅锌矿为小型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浅成侵入体与新伊根河组、吉祥沟组接触带及其附近大理岩中的矽卡岩内,以铅锌矿体为主,并伴生铜、钼矿体,与成矿相关的岩浆岩为早白垩世石英斑岩,NE和N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对二支线石英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136.5±2.1Ma,认为二支线铅锌矿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塔源金银铜矿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矿体赋存在石英脉中,以金银矿体为主,伴生银铜矿体,与成矿相关的岩浆岩为斜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受火山机构控制,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通过对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延拓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由NE向和NW向构造构成区内主要构造格局,东北部和南部以负异常场为主,零星分布几个小型正异常场区,中部、北部及西南部以正异常场为特征。其中,北部的高值正场区大致对应矿区早白垩世-晚侏罗世侵入岩,北部下方的高值区对应新伊根河组和吉祥沟组的矽卡岩接触带,以及次火山岩相的岩体。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的统计结果,研究区Au、Ag、As、Sb、Mo、Pb等元素的变异系数和浓集系数较高,成矿潜力良好。通过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成矿元素划分为Au-As-Sb、Cu-Zn-Cr-Ni和Ag-Pb-Mo-W-Bi 3个组合,表明区内存在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富集的特征。圈定单元素异常102处,包括主要成矿元素Au、Ag、Pb、Mo异常35处,其中Au-2、Ag-10、Pb-3、Mo-2等异常规模大、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共圈定组合异常7处,其中Ht-3异常由多元素、多异常组成,找矿意义极佳,是研究区内成矿潜力最大的组合异常。综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信息,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圈出成矿预测区5处,为后续勘查工作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页岩储层作为非常规储集层,页岩气的运移能力和开采效率受到储层变形、多重流动机制以及它们耦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页岩储层的弹性常数、渗透率和表面吸附扩散系数等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相应的储层变形和气体流动也呈现各向异性的特点。然而,目前基于视渗透率模型对页岩气运移的研究大多忽略或仅部分考虑储层变形和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无法准确地表征页岩气在储层中的运移能力和评估页岩气藏产能。本文运用理论建
本研究依托的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白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中的专题《地下水资源和优质矿泉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与技术》的内容,并结合十四五规划中“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展开研究。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解决了我国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也保障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在十三五的
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中央造山带西段,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地。五龙沟金矿集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目前已经发现了打柴沟、红旗沟、百吨沟、鑫拓-哈西哇和岩金沟等金矿床,该区具有重要的金成矿潜力。新发现的打柴沟金矿,探明其金金属量13476.7294kg,平均品位5.43g/t,仍显示有较大的成矿潜力。该矿床研究程度极低,金的赋存状态、构造控矿规律、流体地质均没有涉足,矿床类型没有明
巴音杭盖地区地处二连盆地川井坳陷北西缘,北部是索伦山隆起,西邻宝音图隆起,南部为巴音杭盖凸起。研究区位于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的结合部位,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已发现数个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展现出有利的成矿条件。本文以巴音杭盖地区赛汉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分析前人资料与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测井资料分析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结合前人孢粉样品研究成果,对赛汉组地层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