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和蓝激光(blue laser i maging,BLI)内镜下观察病变微血管和表面形态,比较窄带成像内镜及蓝激光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探究蓝激光内镜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患者,通过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确诊56处(42例)肿瘤性病灶,每例患者均行窄带成像内镜及蓝激光内镜。在进行窄带成像内镜和蓝激光内镜检查之前,患者被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结肠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用蓝激光内镜(BLI)及窄带成像内镜(NBI)拍摄同一肿瘤的内镜图像。每个肿瘤取两到三张内镜图像。窄带成像内镜操作顺序是:NB I模式下发现病变,采集病变图片,然后调节放大按钮,再采集放大后的病变图片。蓝激光内镜操作顺序是:首先,使用BLI-bright模式采集远距离病变图像,然后转换成BLI模式采集近距离放大图像。图像采集完毕后,删除图像中使用的程序信息(BL I或NBI)以减少偏倚。然后,对肿瘤的所有图像进行随机编号。每个肿瘤均由两名内镜专家诊断,使用公开的NBI分类,没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信息。这两名内镜医师在本研究前均有BLI和NBI内镜操作各100例以上的经验,以减少经验不足引起的误差。如果肿瘤分型诊断意见不同,两名内镜医师可以相互协商,达成共识。所有的肿瘤均行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将病变进行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最后,将肿瘤图片分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BLI和NBI放大内镜的诊断准确性。P<0.05为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灶分布:右半结肠病灶:22枚,左半结肠病灶:16枚;直肠病灶:18枚2.病理诊断结果:腺瘤34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17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5枚。3.蓝激光放大内镜下肿瘤分类和病理诊断结果:(1)A型0枚;(2)B型32枚,其中病理诊断为腺瘤27枚、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5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0枚;(3)C1型18枚,其中腺瘤6枚、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1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C2型4枚,其中腺瘤1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2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枚;(5)C3型2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NBI放大内镜下肿瘤分类和病理诊断结果:(1)A型0枚;(2)B型35枚,其中病理诊断为腺瘤3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5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0枚;(3)C1型15枚,其中腺瘤4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9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C2型4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3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枚;(3)C3型2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5.NBI分类中BLI放大诊断准确率为73.2%(41/56),与NBI放大诊断准确率78.6%(44/56)接近。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508,P>0.05)。结论:蓝激光放大内镜可以预测结直肠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浸润深度,该方法的诊断效果与NBI放大内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