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抗肿瘤重组腺病毒抑癌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人工合成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PEG-3p,将PEG-3p启动子置于人5型腺病毒复制必需基因E1a上游,并利用CMV启动子驱动特异性抑癌基因HN,构建了具有肿瘤特异性复制和肿瘤特异性杀伤功能的双特异性重组腺病毒,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双特异性的识别与攻击,在安全、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做出了有益尝试。本研究应用双特异性抗肿瘤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LLC细胞,运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分析法检测双特异性抗肿瘤重组腺病毒对LLC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法和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对双特异性抗肿瘤重组腺病毒感染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Annexin V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底物显色法检测Caspase1、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8的活性变化,探讨了重组腺病毒抑制LLC肿瘤细胞的作用方式。构建了C57BL/6小鼠荷瘤小鼠肺癌(LLC)肿瘤模型,旨在观察我们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在活体内的抑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Ad-HN、Ad-HP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荷瘤小鼠模型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生存期也不同程度的延长。同时通过应用ELISA法检测了不同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d-HN、Ad-HP还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根据细胞因子量的不同,我们可以推测免疫反应倾向于Th1优势。
其他文献
当前的大学课堂正在面临如何与手机抢夺学生关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打造一批金课,实现有效教学?这是当前各高校教师都在深刻反思的问题.以《机械设
目的探讨影响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下简称NSCLC)早期疗效的因素并建立预测化疗方案疗效的统计学模型,以预测临床疗效及初步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背景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卵巢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妇科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卵巢肿瘤发病隐匿,70%的
研究背景: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科常见恶性疾病,常规一线化疗方案可获得60%-90%的完全缓解率,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CR或出现复发,属于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复发难治的根本
致密砂岩油藏属于典型的“三低”油藏,由于微纳米孔隙的发育,其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水平井压裂工艺的实施,如何提高压裂增产效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首先
本文通过对传播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学的简述,以及对其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现阶段传播背景下提高大学音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磷脂(docosahexaenoic acid-phosphatidylcholine,DHA-PC)对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
小清河是济南市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具有防洪、除涝、灌溉等多种功能,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小清河水环境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选择小清河上游段(济南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