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留别诗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留别诗都被归入广义送别诗的范畴中加以讨论。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留别诗发展的兴盛时期。“留别”是“留诗而别”之意的缩略。从主客体的角度来看,“送别诗”强调的是“送”,诗人送行他人,而“留别诗”强调的是“留”,诗人留诗而别。本文以盛唐留别诗作为研究对象,对盛唐留别诗的兴盛进行溯源探究,阐述盛唐留别诗的兴盛原因,概括盛唐留别诗的情感主题,并探讨剖析盛唐留别诗的艺术特色。通过梳理前代别诗的发展历程,结合前人研究,可将盛唐留别诗按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初唐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溯源探究。留别诗起源于战国时期荆轲所作的《易水歌》,两汉时期则出现了以“留别”为题,即苏武所作的《留别妻》一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送”和“别”为篇名的诗歌,当时留别诗还未形成一类独立的诗歌类别,留别的情思混杂在其他诗歌中,但从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角度来判别,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具有留别特征的诗歌。进入初唐后,留别诗突破了题材的局限性,出现了送别诗和留别诗的二级分化,明确了送行和留别的主体,送别诗和留别诗也分化成了两类独立的诗体。在有唐一代兼容并蓄的时代背景下,盛唐留别诗形成了繁荣兴盛发展的局面。盛唐留别诗佳作如云,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盛唐重视诗赋的氛围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了留别诗的兴盛。对比前代,盛唐留别诗中所涉及的地域宽广,诗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与盛唐的漫游之风兴盛密不可分。同时,“留别而别”在盛唐也成为风尚,留别诗自然成为诗人们交往联络的重要媒介。“唐诗主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留别诗在鼓舞留者和相思留者的书写中,展现了行者对留者的深情。在留诗主体和受诗客体的关系中,诗人吟咏离别之情,通过描绘自我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盛唐留别诗按照情感主题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别离有相思之情、归隐藏仕进之情和留别抒壮志之情。盛唐留别诗的艺术特色鲜明,本文主要从意象、语言及抒情范式三个方面加以剖析。盛唐留别诗选取的意象体现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悟,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展现了开阔的情感世界。本文主要从时间、空间和动物意象等三种意象类型入手,其中时间意象又分为“日暮”意象和“悲秋”意象,空间意象则从“山水”和“天气”意象进行分析阐述,动物意象则着重剖析了“飞鸟”和“猿猴”意象。盛唐留别诗的语言艺术则从语言朴素直白,句意含蓄隽永及形式丰富多样三个方面加以剖析。此外,留别诗在盛唐时期达到兴盛,建立了独特的的抒情范式,本文主要从主体与客体相转换、时间与空间相交错及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三方面加以论述。盛唐留别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如同孕育已久的花蕾,在盛唐的土壤中盛放。本文通过对盛唐留别诗进行多角度分析,力图展现盛唐留别诗的特征,希望能以此拓宽盛唐诗歌的研究视野。
其他文献
作为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25篇CSSSI期刊和核心期刊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当前我国数字乡村领域研究现状,深入挖掘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破解乡村社会数字鸿沟研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
学位
孟浩然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丰富,由别情引发诸多情绪,是作者于送别之时的真情流露;其送别诗的情与景有多种组合关系,分别是情景交融、情景疏离和情景互证,通过独特的情景关系表现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时空的抽象建构缩短过去—现在—未来的距离,相聚的欢欣、离别的悲伤和未来的忧虑缠绕于胸,离别之情在意识的超时空流动中更加深沉感人。因此,孟浩然送别诗的情感表达呈现从单一到复杂的情感流动、情与景的互动关系和时空的抽象建构
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如电力行业一般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出了极具紧迫性的清洁转型要求。山西省为推进能源革命,自“十三五”以来针对电力行业实施了包括清洁能源发电、煤炭清洁利用、变输煤为输电、促进能源绿色消费等多项举措。当前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不足、调峰调度压力大以及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双碳”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明确煤电地位、加强“新能源+储能”技术产业融
<正>朱光辉,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中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历任国家能源局页岩气标委会副秘书长、页岩油标委会副秘书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海油常规油气田和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等)理论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先后负责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海外勘探以及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等工作;主导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千亿方致
期刊
基底断层在沉积盖层中传播所形成的褶皱形态难以用平行膝折褶皱理论进行解释,这在于两者的流变学性质有很大差异。Erslev提出了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认为下伏断层的脆性强破裂变形为向上变宽的三角形分布式剪切所调节,三角形顶点固定于断层端点。Hardy和Ford拓展了这一理论并成功地建立数字模拟模型,Allmendinger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三角剪切的正演模型与反演方法。通过运动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天然
人员调度是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运筹学领域中是一个被持续研究的热点。调度的解决方案是设法将成本降至最低,满足相应的业务规则、员工偏好、以及所有工作条件限制,这些限制使人员调度发展为一个高度约束和复杂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从应用层面将人员调度模型分为确定性问题求优和随机性问题求解两类模型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求解的精
胜北构造带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含油气层系多,已在中侏罗统及白垩系等多个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已发现的油气藏储层致密。针对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充注机理研究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技术,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源岩成熟史模拟结果,分析油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开展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构造带主要有2期油气成藏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近纪-第四纪;水西沟群烃源岩有早
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发育迟缓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学校需要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措施。以通用学习设计与差异化教学为支撑,在融合教育环境中通过集体活动与个训活动,对1名随班就读的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干预训练,有效提升了其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已经开始从重技术、轻理论向理论和技术并重转变。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理论知识大多比较枯燥乏味、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如何让枯燥的理论课变得形式多样,以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从不愿学到乐意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借助幽默的语言、创造动手机会、改变教学策略和联系生活实际四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