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02-2009.1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一组给予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另一组未行预防性给药治疗,然后将两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用药组:患者于术后第一日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方法为5000u日一次皮下注射,持续应用7天后停止用药,本组患者均不使用其它抗凝剂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及其它抗凝剂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其它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同用药组。入院术前常规检查,术前1天超声多普勒检测以排除陈旧性血栓,术后多谱勒检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并记录输血量和引流量以评估出血情况,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APTT。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0例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多谱勒检查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6例,占30%,用药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0例,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未见过敏性反应,术后无消化道、颅脑、椎管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术后未发现出血增多等现象。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AP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尽管本项研究样本数尚不够多,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我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2.证实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正>商会是清末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使民族资产阶级以新式社团法人的姿态活跃在近代历史舞台上。1904年1月11日,清政府颁布了《商会简明章程》。苏州绅商王胜之、尤先甲、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与CVP对容量负荷的反应。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4例,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及乳酸林格氏注射液(1:1)6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