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客观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疗效,在此基础上挖掘其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处方规律及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国内数据库与PubMed国外数据库,检索自2005.01-2014.12年间的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20篇研究文献,对其发表年份、出处、干预措施、临床有效数等基本信息进行提取,并将同一类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文献进行归纳、分组,使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对各组文献的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获得Meta分析疗效结果后,对其疗效确定的文献中腧穴处方的主穴选穴、主穴配伍、主穴归经、特定穴、影响疗效的因素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的Meta分析结果:①单纯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合并OR值为5.46,95%可信区间CI为[3.49,8.52];②针刺为主配合其他疗法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合并OR值为9.41,95%可信区间CI为[3.59,24.62];③经验针刺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比较,合并OR值为3.85,95%可信区间CI为[1.69,8.78]。2.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治疗组的选穴结果:①针刺处方中共使用经穴45个,经外奇穴5个,经验穴2个,腧穴总使用124次,其中主穴的使用频次5次以上的有7个穴位,依次为神门11次、四神聪11次、百会8次,神庭8次、三阴交8次、内关5次、申脉5次。②治疗组主穴所属经络的使用频次5次以上的有6条,依次为督脉15次、心经13次、脾经10次、膀胱经9次、心包经7次、肾经7次。③治疗组选穴部位的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有3个,依次为头面部16次、下肢远端16次、上肢远端15次。④治疗组特定穴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有3个,依次为五输穴14次,原穴12次,八脉交会穴10次。3.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治疗组主穴配伍结果:针刺处方中主穴配伍使用频次5次以上的有6对,依次为神门-四神聪8次、神门-神庭5次,神门-三阴交5次、神门-四神聪-三阴交5次、四神聪-三阴交5次、神庭-三阴交5次。4.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影响疗效因素的统计结果:①针刺留针时间中采用≥30min的使用频次为15次,采用21-29min的使用频次为3次,采用≤20min的使用频次为1次,采用不留针的使用频次为1次。②针刺治疗总次数采用≤10次的使用频次为1次,采用11-20次的使用频次为13次,采用21-30次的使用频次为6次,采用>30次的使用频次为0次。结论:1.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症的疗效: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优于西药,以经验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症建议选取神门、四神聪、百会,神庭、三阴交等腧穴;选穴可集中在督脉和手少阴心经上;选穴可以头面部腧穴为主;特定穴应用可以输穴、原穴为主。3.针刺留针时间采用30分钟,治疗总次数20次为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