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主义的主体哲学以人作为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在认识领域将人视为意义的派生者,在实践领域将人视为行为的统一来源。为了明确人的基础性地位,主体哲学对人展开了知识建构,人由此被建构成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与实体性主体。作为诞生于19世纪为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社会运动,女性主义深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也试图以一个统一的女性主体身份作为其理论探索与政治实践的基础。但是,面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启蒙主体的质疑,女性主义也开始反思一个统一的主体身份的适用性。20世纪80年代,福柯的主体理论进入女性主义视野。可以说,福柯反启蒙主体的哲学立场,以及他对主体构成的知识与权力分析使女性主义获得重新思考主体问题的契机。女性主义由此展开对福柯主体理论的应用。福柯的主体哲学建立在对启蒙主义主体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福柯认为,启蒙主义主体哲学的实质是对人的束缚。它在认识论层面将人对象化,并使人成为具有普遍本质的主体,人被这种主体本质所束缚。同时在实践层面,人成为权力管控的目标。面对这种主体哲学,福柯通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历史观,将主体哲学历史化,以取消其作为普遍真理的地位,进而解构启蒙主义主体哲学所赋予的人的普遍本质。在认识论层面,福柯以研究知识的形成规则为框架,确立了以知识形成规则的偶然串联为模型的新型知识史观。在实践层面,他提出权力是一种具有具体谱系的动态机制,同时确立了以治理理性的转换为分析框架的新型政治史观。在此基础上,福柯将启蒙主义主体哲学置于知识型与治理理性的历史中,指出这种主体哲学的出现是18世纪现代知识型的产物,同时也是以国家理性为基础的治理实践的结果。由此,通过对主体的知识构成与权力构成的历史分析,福柯取消了主体哲学赋予主体的普遍本质。可以说,福柯对主体构成的历史分析能够使当代女性主义建立一种正确处理女性主体问题的方法。当代女性主义不应效仿后现代主义完全抛弃主体概念的作法,而应正视女性主体的历史构成性,并深入分析父权制对女性主体建构的历史过程,同时针对这种建构确立一种持续的批判态度。本文首先以文献综述法与诠释学方法阐述福柯主体理论的内容及意义,其次在比较学的视野中呈现女性主义对福柯主体理论的应用,最后阐述当代女性主义对主体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