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凝血状态、血液粘度的变化及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对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评价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平均年龄66.02±8.40岁,按照两种方法分组:(1)根据是否继发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压力水平分为单纯AECOPD组57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2例;(2)根据肺功能气流受限的程度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极重度组24例。诊断及分组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同时均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急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能够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的疾病以及近期有出血、手术史,接受溶栓治疗或使用过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者,并除外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有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者。对照组为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8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84±7.03岁。分别测定各组入选患者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等,按照上述分组方法分组后对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ECOPD组患者D-二聚体、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单纯AECOPD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D-二聚体、HCT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照肺功能分级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HCT水平依次升高,重度组、极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ECOPD组患者PaO2与D-二聚体、HC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87,-0.627,P<0.01),PCO2与D-二聚体、HC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8,0.602,P<0.01)。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血液高凝、高粘状态。2.血液高凝、高粘状态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加重有关,D-二聚体、HCT的变化可以较为敏感地反应疾病进展。3.D-二聚体、HCT随肺功能受损加重而升高,可反应气流受限程度。4.血液高凝、高粘状态的形成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有关,D-二聚体、HCT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