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正在实施当中。根据规划,我国的探月计划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发射一个绕月飞行器“嫦娥一号”,其主要科学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测控系统为完成“嫦娥一号”的轨道测量任务,需要通过现有S频段航天测控网(Unified S-Band,USB)并辅以中科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共同完成。考虑到测距测速测量系统仅提供探月飞行器的视向运动信息,而VLBI则可提供探月飞行器的横向运动信息,将这两种资料综合处理有望获得更高精度的轨道。 本文以我国的探月工程一期“嫦娥一号”工程为主要研究背景,对探月飞行器轨道计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VLBI测轨资料对探月飞行器精密定轨的贡献。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1、利用简化模型,分析了“嫦娥一号”飞行器在调相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的VLBI测角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的VLBI测角精度和测站高度角,卫星距离,先验轨道精度等几个因素有关系。对“嫦娥一号”飞行器调相24小时轨道、调相48小时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的VLBI测角精度做了定量的分析。 2、之前曾利用模拟资料分析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定轨精度,作为模拟仿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利用对“探测一号”卫星的USB和VLBI实际测轨资料,分析了USB和VLBI联合定轨相对于USB单独定轨的定轨精度提高,考察了VLBI资料对于轨道确定的贡献。得出了与仿真计算一致的结论:单天定轨及预报的情况,联合定轨的精度显著高于USB单独定轨的结果,对近地点位置的预报精度也有显著的改善;在短弧定轨情况下,VLBI数据的加入对于提高定轨和预报的精度有明显的贡献。考虑到“探测一号”卫星的轨道特征和“嫦娥一号”的24小时调相轨道非常类似,文中得出的结论对于探月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