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与我国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因其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回族舞蹈受各个地域不同文化土壤的影响,呈现出了一种具有相对统一的典型动作特征,但在舞蹈风格上却显现出不同区域下的文化特征。新疆在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自治县以来,有部分舞蹈工作者对回族舞蹈表演及创作方面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未形成教学体系。本文的研究将对新疆地区回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元素进行分析和提炼,运用文献综述、田野调研、传统保留剧目分析等方法,对新疆地区回族舞蹈语言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和整理,从理论上梳理其方法,一方面通过深入回族人民生活,从民俗活动、回族姊妹艺术形式中挖掘和提炼动作素材;另一方面以已有的新疆回族舞蹈文献资料视频资料为依据,分析文献及保留作品中的回族舞蹈语言,对回族舞蹈不同表演形式和表现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典型动作进行延伸和拆分组合,编排出新疆回族舞蹈教学组合十个。笔者结合在组合形成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文章中对典型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按照舞蹈教学规律将基础元素训练、表演性训练和道具训练形成教学分类,并分析教学组合分类依据与教学组合的训练价值。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新疆回族舞蹈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其在教学实践上得到充分的运用,有利于今后回族舞蹈作品的创编及回族舞蹈教学的良性发展,努力保护与完善新疆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新疆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