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调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预后。近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抗炎效应,且早期应用即可有效[1]。但在使用剂量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应用的剂量多为40~80 mg每晚一次,我国常规应用的剂量多为10~20 mg每晚一次,剂量较小,主要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2]。本研究通过早期使用不同剂量(10mg/d、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患者,观察治疗1周前后血清各血脂成分(TC、TG、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的情况,随访观察出院后60天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藉以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他汀治疗组(A组)35例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35例;(2)入院后48小时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出院后按原分组剂量继续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于入院后第2天和第8天分别抽取ACS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C、TG、LDL-C、HDL-C、hs-CRP、SAA、MMP-9、Fib水平;(4)随访观察出院后两组60天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塞、血管重建、再入院、死亡)和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ALT升高、过敏反应、CK升高、肌疼、肌溶解)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两组治疗1周前后血脂成分(TC、TG、LDL-C、HDL-C)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2)除血清Fib外,A组治疗1周后血清hs-CRP、SAA、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1周后血清hs-CRP、SAA、MMP–9、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治疗1周后与A组比较4种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观察出院60天B组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没有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需停药者。结论:他汀类药物具很好的抗炎效应,且存在剂量效应,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同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大剂量他汀治疗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降低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有关,对于ACS患者,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