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植物园鸟播植物果实特征及食果鸟类的取食行为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果实(种子)成熟后,通常具有一系列特征以吸引食果动物取食并传播,大致包括:果实大小、颜色、重量,果肉类型,种子数量、重量和开始成熟时间等。不同的特征对应不同的传播媒介,如鸟类、哺乳动物、蚂蚁等,形成不同的传播方式。依赖不同动物类群传播的植物果实(种子)具有适应每种动物传播方式的形态学特征,反映了动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自然界中肉质果(fleshy fruit)是最常见的依赖动物传播的果实类型,肉质果植物比例在温带约为40%,在热带比例则达到90%,是研究果实(种子)-传播动物相互关系的重要对象。本研究以南京中山植物园内的肉质果植物和食果鸟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山植物园鸟传播植物的果实特征及食果鸟类的取食。结果如下:(1)采用普查法调查到21种肉质果植物,秋冬季有17种,春夏季仅有4种。果实多为球形、椭球形和近球形等形状。果实性状特征和种子性状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表明21种植物间存在显著差异。植物果实和种子性状特征参数值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值高达92.051%。(2)采用样线法对南京中山植物园鸟类进行调查,重点研究食果鸟类的群落种类组成、密度、时间格局。对食果鸟类的种类组成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到66组相似性比较数据。食果鸟类种类组成月间波动变化不大,组成成分较为相似。食果鸟类的种数和均匀度和植物种数存在相关关系(P<0.05),其中食果鸟类种数与植物种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均匀度与植物种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山植物园内的食果鸟类取食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39种食果鸟类对21种植物的2637次取食行为。单一鸟类取食不同的植物果实(种子)和不同鸟类取食单一的植物果实(种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一整年间由38种食果鸟类和17种植物构成224个互惠连接;秋冬季由38种食果鸟类和17种植物构成189个互惠连接;春夏季由15种食果鸟类和4种植物构成35个互惠连接。不同月份的鸟类每次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平均取食量和平均取食总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不同食果鸟类对植物果实(种子)的取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2.766,df=38,P<0.01)。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乌鸫(Turdus merula)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的每次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平均取食量和平均取食总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食果鸟类的平均取食量随体重、体长、嘴峰长、翅长、尾长和跗蹠长的增长而增长,体重、翅长与平均取食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实长与取食的食果鸟类种类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4)采用焦点扫描法观察鸟类对樟果实(种子)的取食行为。研究有效记录达48d,累计记录到27种鸟类1021次取食樟果实(种子)行为。不同鸟类对樟果实(种子)的取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t=3.096,df=26,P<0.01);不同月份间鸟类对樟果实(种子)的每次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取食数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白头鹎、乌鸫和灰喜鹊是访问次数及取食量最多的3种鸟类,且3种鸟类的取食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3,598=25.219,P<0.001)。食果鸟类的体重(r=0.665,P<0.001)、体长(r=0.629,P<0.001)和嘴峰长(r=0.561,P<0.05)与取食数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实验主要以中山植物园为研究地点,研究果实植物多样性,果实的形态学、物候学等特征,食果鸟类与果实的关系(取食及网络),为研究迁地保护下的动植物关系和城市公园内的动植物关系提供参考,为更好地保护植物园及鸟类多样性提供更多的依据及相关知识。
其他文献
管道积液是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精确的积液预测有助于管道的工艺设计或在生产操作阶段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积液带来的危害,而临界气体流速的计算是管道积液预测的关键。对管道临界气体流速预测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最小压降模型、液滴模型的局限性,基于现有实验观察认为液膜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据此建立多相流模型,对气田开发中气井井筒和湿气管道积液进行预测。环雾流是气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加大,能源危机日趋紧张,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清洁性和可再生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由于其新颖性和有效性,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改善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轻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载氧体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载氧和催化双重作用。本研究基于Ni/Cu/橄榄石(Cu/Ni/Olivine
海洋面积广阔、资源富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等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愈来愈大,如工农业废水、生活废弃物等的排放,会严重危害到海洋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痕量金属元素是海洋生命众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其含量和存在形式与海洋生物密切相关,因此,对海水环境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探究不仅有益于了解海洋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浓度近况,
致密油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由于储层致密、物性较差,水驱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亟待解决,空气驱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气驱方式,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廉、可就地取材,无污染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探索空气驱技术在致密砂岩油藏中的应用为目的,对国内外空气驱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陇东长7致密砂岩油藏展开了空气驱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针
高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因其特殊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并持续向农作物提供水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研究发现,将肥料负载于高吸水树脂上可以使得树脂同时具有保水和保肥两大功能。其中混合型营养高吸水树脂是指在树脂的制备过程直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肥料,此种类型的高吸水树脂不仅制备工艺简洁,而且生产成本也较低。然而肥料的加入对混合型营养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有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压气站内,由于输气压力较高(7MPa~10MPa)、气体内杂质繁多且成分复杂导致滤芯的过滤效果变差,使用寿命下降,过滤后的气体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为此,本文使用天然气过滤元件性能评价装置,以洁净滤芯为参照,对某压气站内使用后滤芯的过滤性能进行测试,明确滤芯在使用前后过滤性能的差异。同时,将滤芯拆解成滤材,通过滤材物性参数的测量,探究导致滤芯过滤性能下降的原因。利用卧式滤芯性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是一类具有环境风险的新型污染物,因其广泛分布于环境介质中且具有潜在环境毒性效应而受到关注。土壤有机质中存在稳定的以氧为中心的EPFRs。它们在腐殖质化过程中形成,并随腐殖质化作用而增加,或在腐殖质与矿物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中形成。但由于腐殖质化学结构复杂,导致我们对腐殖质EPFRs生成、稳定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以往研究表明,腐殖质EPFRs是由芳香环体系稳定的,自由基电子
在全球环境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NOX、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也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尿素湿法脱硝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受到一些精细化工以及各类相关小企业的青睐。由于尿素湿法脱硝技术没有合理有效的工艺技术,脱硝效率不高,使其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出合理高效的尿素湿法脱硝工艺技术,对其在工业
我国致密油藏孔渗条件较差,目前普遍采用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但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体积压裂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在储集和渗流能力上差距加大,采用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动用基质中的原油,且水窜现象加剧。因此,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亟待寻找新的方式。CO2气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进入地层后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可以与原油混相降低其界面张力,使原油体积膨胀提高地层压力,降低原油的密度和粘度,并且萃取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范围广且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到人类和动物健康,采取有效的脱毒措施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益生菌不仅具有很好的益生效果还具有较强的脱毒功能,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本研究从益生菌菌株中成功筛选出脱毒功能强、益生性能优的枯草芽胞杆菌菌株,并对其脱毒特性进行研究、脱毒效果进行验证,为研发脱毒型动物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为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