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硅量子点石墨烯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y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独特的零带隙能带结构,使其从紫外到中红外很宽的频带内可以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且石墨烯内部的光学跃迁可以将光吸收范围拓宽至远红外,甚至太赫兹波段。凭借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和电导率,石墨烯在光电探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硅材料丰富的存储量和无毒性,硅基光电探测器成为光电探测器中研究最广的成员之一。目前,对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逐步成熟,制备工艺日趋完善,但是硅基光电探测器存在许多不足,如探测器的制备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探测器的探测信号较弱,探测范围仅300-1100nm等。因而,如何提高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家们尝试使用掺杂来提高材料的性能,其中化学掺杂是最受欢迎的掺杂方法之一,但是化学掺杂不稳定,并且在掺杂过程中可能会对石墨烯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作为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的另一种类型,纳米尺寸的硅即硅量子点(Si-QDs)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量子限域效应表明当量子点的粒径小于玻尔半径时,会具有异于体硅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发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硅量子点成为极其重要的荧光材料之一。而硼掺杂硅量子点在中红外波段有较强的吸收峰,这些特性使得量子点在光电探测方面有应用潜能。本文通过两种器件类型研究Si-QDs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研究了 Gr/Si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石墨烯/硅在接触界面形成肖特基结,入射光照射后,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空穴向石墨烯转移,电子被硅收集,形成光生电流。通过公式拟合,计算出Gr/Si肖特基结的相关参数。并在此工艺基础上,用量子点对Gr/Si探测器进行性能优化,制备出Si-QDs/Gr/Si光电探测器,器件的性能优异。当入射光波长405 nm,功率密度为0.1mW/cm2,测得的光电流约为91nA,响应度约为0.36A/W。同时本文也对器件的响应速度进行测试,其中零偏压下时间响应为25ns。(二)在Si-QDs/Gr/Si探测器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本文简化了工艺流程,将石墨烯转移到带有氧化硅衬底上并图形化,旋涂量子点,获得掺硼硅量子点/石墨烯超高增益宽频谱光电导探测器。其工作原理为:B-SiQDs本身对石墨烯n型掺杂,光照下P型掺杂,增加光吸收,提高光响应。经计算可得,响应度为109A/W(入射波长532nm,光功率密度为0.2μW/cm2),增益Gain高达1012,并且在375-1870 nm全波段内响应极高。同时在中红外波段(2.6-3.6μm)也有响应,主要由于B-SiQDs在这一波段有很强的局部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LSPR)。这极大的拓宽了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实现了硅基在中红外波段的探测。
其他文献
应用中医平消片、西医化疗和(或)~(60)Co放疗、郭林新气功综合疗法对60例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自体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气功综合疗法治疗后的总
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文献,对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内涵进行分析;从政府越位、缺位、错位角度分类论述了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主要表现、探析了深层原因,提出应充分认识降
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对密集信号光进行解复用时,先将信号光分解成信道间隔较大的两组信号,就无需再对现有滤波器进行升级,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系统成本的目的。完成这一任务的
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是采用光刻离子工艺在特殊玻璃基片上制作的微透镜阵列。这种方法制作的微透镜掩埋在玻璃基片的表面下方,不仅避免了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干扰,在光学性能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种提高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学教学应是一种具生命性、发展性、有效性,旨在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生成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烧马棚》中大胆再现、改写影响深远的圣经原型,既有移位的原型——父亲阿伯纳反基督式的人物形象,又有未移位的原型——火所隐射的基督毁灭之
住房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之一。有人用“生活就是房子”来强调住房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为没有运作良好的住房产业的社会就像是一个没有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观器件越来越小型化,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广泛,研究单个分子器件的功能特性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并且伴随着实验和理论的完善,出现了不同种类
二十世纪初被引进中国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作为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同时也被学界公认为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备受国内外评论界及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在萧伯纳五十八年的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北省自社区矫正试行以来,在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矫正制度实质化、矫正队伍专业化以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