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构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小青从1980年发表《夜归》算起,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以丰富的题材和多变的风格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作为当代苏州文化的表达者,范小青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展现了苏州城的文学特性、文化特性和社会特性。本文主要集中于范小青的城市小说,探讨其是如何对苏州这一城市进行构形的。  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简要地介绍了范小青的苏州经验和创作历程,梳理了国内外对城市这一命题和范小青小说的研究现状,并阐释了文章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城市的标志建筑入手,力图从环境空间、伦理空间和文化空间角度对苏州进行构形。狭窄而封闭的小巷里是几户人家的小日子,平静而又琐碎。随着城市的建设,小巷成为了衬托现代大街的一个模糊背景。作为公共娱乐的茶馆,深刻地体现出苏州人闲适与喧哗,范小青正是深深地认同这种民间文化,但是吃讲茶、听评弹的传统在商业化的时代潮流下也已经渐渐地退到边缘位置。作为翘楚的园林,是苏州人身份确认的一个标志,是隐于艺的一种精致的生活品味,随着园林的拆迁和重建,人们失落的是个体身份、地域身份、社会身份甚至民族身份。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占据缝隙空间,审视着现代苏州。通过四个典型空间的描绘,突显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当现代化进程席卷这个古老的城市的时候,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较量拉开了帷幕。  第二章,是从语言、生活样态、男人和女人四个角度表现苏州城市的阴柔性格。操着吴侬软语,过着精致生活的苏州百姓,是那样的小家子气,又是那样的温和。细瘦的男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常常承担不起男性的责任,更像个娘娘腔。温润毓秀的女人们反而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善良而娴静,尤其是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之后,表现出来是女性成长的韧性,在权力话语和生存规则下进行性别意识的抗争。水文化滋养下的吴越精神,充满了柔慧与刚强的双重特性。  第三章,归纳范小青的城市审美,总结创作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其他苏州作家相比,范小青的小说是苏味最浓的一个,一方面延续了苏州的文化品格,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坚守着人民性写作,成为“后陆文夫时代”苏州文化表达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又扩展了城市文化的内涵,更多地融进现代意识,通过亡灵视角的先锋叙事,温情地关注着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处境,反思城市现代性。范小青对于苏州城的日常时间、历史时间、社会时间的呈现,传达的是一种对城市现代化的文化期待。  结语部分突出了城市与作家之间的关系,范小青的小说正像《姑苏繁华图》一样,描绘了苏州的社会风情和城市进程。她的小说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足,但苏州是范小青的苏州,凭借着地域自豪和想象权威,作为空间场景和文化现象的苏州,有着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地域品格。
其他文献
黑鹤作为我国的动物小说家之一,因其动物小说的艺术贡献,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他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当代中国北部生态危机的揭示。首先,从人与动物的负面关系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效课堂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必须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课堂高效
期刊
程度是事物在量上的差别,这种量上的差别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得来,也能通过主观认定的方式而分出高低差异。表示程度的方式有很多,汉语中通常是用形容词的重叠、程度副词、后置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