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胶体分散体系由分散态变为聚集态时,体系的很多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因此,研究胶体的稳定性和聚集过程在化工材料、医药、环境工程、纳米科学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胶体粒子聚集速率常数的测量是研究胶体稳定性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第一,我们改进了光散射法测量粒子聚集速率常数的精度并把可测量体系拓展到了大粒子分散体系。通过引入T矩阵方法精确计算双粒子聚集体的光学参数,可以单独使用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测量粒子的绝对聚集速率常数,其测量结果和常用的动静态结合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并与传统的RGD理论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RGD理论用光散射法测量不同角度下的绝对聚集速率常数的数值相差很大,甚至出现的没有物理意义的负值。这说明了我们在光散射法中引入T矩阵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研究简化了聚集速率常数的测量技术,拓宽了光散射法的应用范围。第二,本文在浊度法盲区的基础上也在光散射法中提出了盲区的存在,即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粒子的聚集速率常数测量不准确,测量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误差。经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光散射法中的静态光散射法计算绝对聚集速率常数使用的光学参数和浊度法中计算绝对聚集速率常数使用的光学因子很相似,当两个单颗粒的光学参数与聚集后的双颗粒的光学参数相等时就会造成盲区。因此,在光散射法测量粒子聚集速率时必须要避开盲区角度才能获得准确结果。第三,本文分别用引入了T矩阵的光散射法和浊度法测量了500nm的聚苯乙烯颗粒聚集速率,并将计算出的绝对聚集速率常数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不过,光散射法适用于测量低浓度的分散体系,而浊度法更适用于测量高浓度的分散体系。第四,胶体粒子在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胶体晶体,胶体晶体的弹性模量很小只有几帕,常规的测量方法无法满足胶体晶体弹性模量的测量要求。为此,我们搭建了一种能够快速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装置——扭转共振光谱,并成功的测得了晶体的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