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小麦PR蛋白基因的抗叶锈病相关性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病理或病理相关的环境下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proteins,PRP/PRs),其在小麦抗叶锈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对PRP家族中的PR5和PR1两类基因开展研究。首先,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9中获得PR5类基因--TaLr19TLP1,对其在叶锈菌和信号分子诱导下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estern杂交技术明确了小麦中TaLr19TLP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析已获得的PR1类基因TaLr19PR1表达模式,并利用基因枪介导法获得TaLr19PR1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接菌鉴定、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蛋白表达检测明确其与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具有相关性。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RT-PCR和保守同源序列法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PR5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Lr19TLP1的cDNA和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对TaLr19TLP1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在GenBank中获得登录号为KJ764822。2.应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TaLr19TLP1和TaLr19PR1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接种叶锈菌后不同时间点,TaLr19TLP1基因在非亲和组合中表达量比亲和组合中高,且表达高峰出现较早,说明其表达明显受小麦叶锈菌诱导。同时发现,TaLr19TLP1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根中表达量最少;TaLr19PR1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中表达量最少。另外,明确两个基因的表达均受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信号分子的诱导。3.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TaLr19TLP1和pEASY-TaLr19PR1,并明确其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的最佳诱导条件。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TaLr19TLP1在非亲和组合中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亲和组合中表达量;TaLr19PR1在转基因阳性植株中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受体小麦郑州5389中的表达量,进一步在蛋白水平上证明了目的基因与小麦叶锈病抗性具有相关性。4.对获得的转基因阳性植株T0代和T1代接种叶锈菌,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技术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表型鉴定。结果显示,TaLr19PR1基因的导入对叶锈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能延缓叶锈病的发病进程。以上研究结果分别从基因表达和功能验证方面证明了TaLr19TLP1和TaLr19PR1基因与TcLr19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具有相关性,不但丰富了小麦抗叶锈病的遗传资源,而且为阐明小麦抗叶锈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对由聚苯乙烯(4)苯酚聚氧乙烯(25)醚、十二烷基苯磺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和正己醇所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微乳液的研究,为拓宽微乳液在
本文简要回顾了瓢虫科的分类历史,基于该类群昆虫在生物防治上的重要性,就其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重要性进行了介绍。瓢虫科分亚科的分类系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10
豆象科Bruchidae昆虫主要取食豆类的种子,以幼虫在豆粒内钻蛀为害,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仓储害虫。目前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性大的豆象科昆虫主要有四种:豆象属Bruchus
本文以棉铃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次生物质2-十三烷酮的熏蒸处理,以及寄主植物棉花、小麦、玉米的挥发物,机械损伤和害虫取食棉花、小麦、玉米挥发物处理,测定了棉铃虫体内谷胱甘
期刊
郑板桥是一个怪才 ,无论为文、为人 ,均深具狂士的特征。本文试图从传统文人的心理层次 ,把握郑板桥应世省己的方式 ,勾画其心态的基本表象。 Zheng Banqiao is a geek, bot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缨小蜂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调查研究假眼小绿叶蝉和缨小蜂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对进一
期刊
马铃薯是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现阶段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spindletuberviroid, PSTVd)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类病毒,隶属于马铃薯纺锤块茎类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病害,严重威胁世界香蕉产业的发展。据本研究室前期研究发现,香蕉枯萎病病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