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碳排放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重大问题之一,也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近段时间内,国际社会在碳排放的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共同但有差异的责任”原则。然而为了达到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发达国家在很多场合内都绘中国很大的减排压力。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中日两国资源禀赋类似,人均资源占有量都不足,而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却是不同的。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碳排放比较分析与研究,对于我国制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来源获得近年来中国与日本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并确定了处理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标准核算方法、环境投入产出法、Kaya公式要素分析法以及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分析法。  其次,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解,将中国和日本的碳排放做时间序列的比较分析。虽然中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很低,人均碳排放也一直低于日本,但是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很大,碳排放强度也很高。2009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是日本的7倍多。如果中日采取相同的经济能源发展模式,那么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碳排放强度至少还有30年时间的差距。  再次,对能源结构的研究表明中国当前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占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而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比日本低很多。从1994年到2008年间日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从无到有,逐年递增。截止2008年底,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为214.4万KW,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为185.4万KW。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尽可能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最后,本文为了对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将中国和日本的所有产业部门详细整理,最后统一合并为18个新的产业部门:2.解决了中国和日本各产业部f丁能源消耗量数据的问题。3.除了IPCC的排放因子外,本文还专门找到了专门适合中国和日本的特定能源碳排放因子体系。研究表明中国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都主要集中几个关键的产业部门,而日本的集中度更加高。其中,两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最大产业部门都是电力、水、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虽然该产业部门有很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是潜在转移给了其他用电供暖的部门,但是由于其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巨大,如何减少该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强度成了中国以后减排的关键。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己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能源危机日渐突出,目前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生活与工业污水处
为了实现陶瓷与金属性能上的互补,解决金属与陶瓷传统钎焊(两步法)工艺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围绕金属与陶瓷的活性钎焊法开展研究。本论文采用Ag、Cu纯金属粉和
水泥熟料流态化煅烧工艺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工业规模的应用实例。目前较为成功的是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以高温造粒烧结技术为核心的流态化煅烧工艺,已经在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应用时,发现近几年安徽省中考题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对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有了更高的要求。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
生产和使用高胶凝性的水泥熟料,使其结合更多的矿物掺合料,同时使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得以改善,是高性能水泥和水泥基材料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课题。大掺量
传统通信运营商正在受到互联网思想的强烈冲击,不得不采取革新举措应对市场变化,与时俱进地谋求IT化转型.通过应用前沿技术,包括前后端主流框架以及云平台技术,顺应运营商IT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当前我国公路交通行业中“高消耗、低产出”的现象严重,面临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
镁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但是镁合金硬度较低摩擦磨损性能不是很好,尤其是耐腐蚀性能较差,在许多情况下无法满足既耐磨又耐蚀的复合性能要求。 
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能源与环境资源的大量投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大量的出口贸易产品背后是生产中国内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的大量排
本文主要研究了PVC平均聚合度(DP-)、紫外光吸收剂、抗氧剂、炭黑和TiO2对PVC紫外光降解与稳定的影响。   首先采用溶液浇膜的方法制备不同DP-(800,1000,1300,3000)的PVC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