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丹参饮三首活血化瘀方药为探针,以气滞血瘀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红细胞膜生物学指标为靶点,探讨三方对气滞血瘀模型红细胞膜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明确气滞血瘀模型的证候本质,并揭示三方在红细胞膜分子生物学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可预知的刺激配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气滞血瘀模型,同时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丹参饮、少腹逐瘀汤高低剂量。持续刺激、给药两周至大鼠出现气滞血瘀表征,颈动脉取血,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形性、凝血四项、TC及TG含量;取血制备红细胞膜,检测红细胞膜唾液酸、巯基及膜MDA、胆固醇含量,检测膜Na+-K+-ATP酶及SOD活力;采用SDS-PAGE及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膜蛋白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同空白组比较,气滞血瘀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血浆胆固醇(CHO)及FIB含量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APTT、PT显著缩短,红细胞膜MDA、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及丹参饮三方均能显著升高气滞血瘀模型大鼠高、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可显著延长APTT(P<0.05,P<0.01),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P<0.05);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沉K值及FIB含量(P<0.05,P<0.01)。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可显著降低血浆粘度及膜胆固醇含量(P<0.05,P<0.01)。补阳还五汤和丹参饮可显著升高中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血浆CHO及膜MDA含量(P<0.05,P<0.01)。丹参饮可显著降低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P<0.05)。补阳还五汤可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TT(P<0.05)。给药组同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可显著降低带4.2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带6蛋白含量(P<0.05);少腹逐瘀汤可显著提高原肌球调节蛋白含量及带5蛋白含量(P<0.05,P<0.01),可显著降低带4.2蛋白含量(P<0.05);丹参饮可显著提高带4.1蛋白含量(P<0.05)。结论:1.模型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K值、FIB等宏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变,符合血瘀证的客观诊断标准,说明本模型符合中医血瘀证模型。2.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及丹参饮三方均能提高气滞血瘀模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延长APTT、降低FIB含量、降低血沉K值,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阻止红细胞聚集。在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方面,丹参饮作用优于其他两方。3.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可降低气滞血瘀模型血浆粘度及膜胆固醇含量;补阳还五汤和丹参饮可降低血浆CHO及膜MDA含量;丹参饮对血浆CHO及膜胆固醇的作用优于其他两方。丹参饮可降低气滞血瘀模型的全血粘度;补阳还五汤可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TT。4.补阳还五汤可作用于红细胞膜的带4.2蛋白及带6蛋白;少腹逐瘀汤作用于原肌球调节蛋白、带5蛋白及带4.2蛋白;丹参饮作用于带4.1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