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对都市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以QQ聊天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即时通讯软件ICQ被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十年来,即时通讯成为了都市青少年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除了一些介绍性的新闻性文章和市场分析报告之外,国内关于即时通讯工具对青少年发展方面的研究极其缺乏。本研究以在都市青少年中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OICO(简称QQ)为例,对即时通讯对都市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者在上海市对21名高中学生(含一名三校生)进行了访谈,并且观察了他们在QQ班级群中的互动。然后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规定的分析程序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本研究的核心范畴——不同的青少年QQ使用者,包括高度热情型使用者、积极主动型使用者、被动型使用者和冷淡型使用者。 青少年使用QQ的原因是作为核心范畴的因果条件来分析的,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作为中介条件来分析它们对于青少年使用QQ的影响的。通过对因果条件和中介条件的分析,本研究指出即时通讯在如下几个方面影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1、即时通讯使同辈群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化主体,并且伴随着即时通讯上的虚拟同辈群体的出现,同辈群体的构成发生变化。2、青少年们积极利用即时通讯聊天软件提供的辅助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来进行印象管理。3、青少年们在使用即时通讯时同时卷入“一对一交流”和“一对多交流”,这对他们的自我身份建构和社会身份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4、在获取新知识和形成价值观上,即时通讯对青少年产生了有限的影响。
其他文献
网络购物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是经济领域内的一个热点现象和重点议题,网络购物报道也是经济类报道中的重点报道,因此网络购物报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人民日报》与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公共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重要平台。网民通过多种话语生产方式,或发布信息、引发新闻事件、影响媒体议程,或发表各种意见、制造流行语和符号、进行网络
玫瑰花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