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剧中的民间信仰及传播价值——以《聊斋》系列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而民间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民间信仰有着数千年来的深厚积淀,这种源自于民间的风俗文化信仰深厚广阔的渗透在每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所谓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中的一部分,但相较于儒家文化信仰、佛教文化信仰及道教文化信仰等几大主流传统文化信仰而言,“民间信仰”显得杂而宽泛模糊,却又是最直接与现实的一种信仰方式。  民间信仰,顾名思义是一种由最普通最基层的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信仰,这种信仰源自人类最原始的崇拜与恐惧。正是这样的形成过程,使得其中夹杂着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因此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文化、民间信仰被作为封建迷信的“四旧”被“破除”掉了。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科学的学习与认知,学者们开始关注民俗文化及民间信仰,并将其中的糟粕一点点剔除后,发现其实这种有别于组织宗教的信仰是我们不可避免要去面对的东西,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信仰令人们内心达到了某种认同。  《聊斋志异》无论是作为整部文学作品还是其中的单篇故事都是现代影视作品所热衷的改编对象。无论是1987版电视剧《聊斋》的经典,还是《倩女幽魂》的百看不厌,或是《聊斋奇女子》中的各有千秋,再到电影《画皮》的精美画面与特效,《聊斋》系列的影视作品改编,除了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外不变的是故事谈论的对象(狐妖鬼魅)与民间信仰的传播。本文以《聊斋志异》的影视作品传播为例,试通过对影视作品改编的分析探寻民间信仰在现代作品中的体现,并通过考察其传播效果与受众反映去了民间信仰的传播价值。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购物、娱乐的方式。网络在推动着我们向法治社会的大目标前进的今天,人们对法治的日益关注,加上接触网络的便利性,网络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伴随着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媒体纷纷参与到建构民营企业家形象的实践中。然而,与火热的媒体实践相对应的学术研究却显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