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立体视觉和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可以从两幅有视差的平面图像中提取出三维信息,具有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大、无需结构光等诸多优点;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根据三维数据信息及其拓扑结构,利用剖分、曲面拟合等手段恢复出形象、逼真的原始三维实体。目前,很多领域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起来使用。先通过立体视觉技术获得三维数据信息,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把这些信息恢复成三维表面或立体结构。因此研究双目立体视觉和三维重建中的关键技术,准确地采集三维数据信息,逼真地重建出表面和三维实体,在虚拟现实、移动机器人导航、医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极具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摄像机标定技术开始,深入研究了立体视觉中的图象畸变校正技术、外极线校准技术、预处理技术、立体匹配技术、后处理技术以及三维重建中的曲面三角剖分技术。  通过分析Tsai两步法和张正友方法的摄像机标定原理及具体实现,验证了张正友方法标定摄像机的有效性和简便性。结合摄像机的标定结果,引入隐式畸变校正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显-隐式畸变校正模型。此模型可以精确地校正图像的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且求解非常简单,用最小二乘法即可。在分析极线校准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从图像空间旋转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分步旋转法。此方法原理简单,且可以精确地校准立体图对间的对应极线。  立体视觉中的预处理技术除了要去除每幅图像中的亮度噪声,还要平衡立体图对间的亮度差异。因此除了对图像中的各种噪声进行去除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消除左右图像间的亮度误差。在总结一些典型的去噪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四阶段的预处理方法。此方法将均值滤波技术、高斯-拉普拉斯滤波技术、直方图均衡化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效地去除图像随机噪声和高斯噪声的同时,实现了立体图对间亮度差异的平衡。  立体匹配是双目立体视觉中的核心阶段,而区域匹配在近些年成为各种匹配技术中的主流。通过对比多种流行的区域匹配算法发现,区域匹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匹配代价生成、候选匹配代价生成和视差计算。基于这个理论,建立了一个区域匹配算法测试平台,封装了大量的区域匹配算法。在此平台下比较不同的区域匹配方法,可以直观地判断出那种算法匹配效果最佳,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算法的最主要时耗都在哪个阶段,这就为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供了依据。  在各种区域匹配方法中,综合匹配精度和匹配时间两项指标,动态规划立体匹配算法性能最佳。在对此算法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它的执行时间仍可进一步降低。针对动态规划算法中控制点求取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局部-全局立体匹配算法。此算法首先通过金字塔算法构建多分辨率图像;其次在低分辨率图像上采用局部最优法求取候选控制点;再次在高分辨率上求取最终控制点,并用动态规划全局优化法完成立体匹配。此方法匹配精度与传统的动态规划法非常接近,执行时间则大为减少。  三维空间中的曲面剖分技术分为平面投影法和直接剖分法两大类。直接剖分法执行速度快,但在曲面点集数量庞大的时候容易出现自交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组合三角剖分法。此方法将整个剖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借鉴分治算法的思想将整个点集进行区域划分,以降低其拓扑结构的复杂性;之后在各个小区域内依据异侧准则、法向量夹角最大准则、域值距离准则和最小内角最大准则进行直接三角剖分;最后根据三维Delaunay空球准则进行各区域边界的连接,从而完成剖分。用这种方法对曲面散乱点集进行剖分,执行速度快而且精度高。  为了验证在双目立体视觉阶段提出的图象畸变校正方法、极线校准方法、预处理方法、立体匹配方法和三维重建阶段提出的剖分方法,设计了不同环境下的两个实验。通过对人头像耳部重建,验证了提出的各种方法在静态环境下是有效的。通过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各种方法也可以在动态环境中顺利地完成任务。
其他文献
石油修井作业是石油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石油修井作业是石油开釆和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工程.本文对石油井做了简单的讲述,提出了当前修井作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列举了当前常
<正>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phore Nipce)用暗箱拍摄到摄影史上能长久保存下来的第一张照片。在此后的一百七十多年中,相机不断发展,日趋完善,
本论文针对自动化车身冲压生产线中仍然存在的依赖经验和手工操作的冲压线设计问题,如新工件的初始设置、改变工艺的设置、模具的检查和潜在缺陷的消除等,开发了一个交互式的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精细化管理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也形成了明显的施工效果.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以具体实践严格要求为基础,能够为各项
本文以紫阳县潘家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岩土力学试验等方法,结合对研究区已有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该滑坡地质环境背景、滑坡基本特征及岩土体性质;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机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潘家坡滑坡的勘查结论,结合本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工程所在场地的范围、空间限制、岩土体条件、滑坡上部荷载等条件综合考虑,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