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梦得作为两宋之交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经学家,有“通悉古今”“学问博洽”之称,著有《石林燕语》、《避暑录话》、《玉涧杂书》、《岩下放言》等众多笔记。随着叶梦得研究的兴起,其笔记作品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在查阅相关文献时,注意到叶梦得笔记中时见对于古今人物的评价,故而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作品研究,将其置于人物品评的传统之中。并以《避暑录话》为中心,把品评人物做简单的分类,挖掘其中的思想倾向。本文试图阐释叶梦得笔记所渗透出的人物品评观念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内容,采取推源溯流、细读文本、归纳概括的方法,既客观审视总结笔记特征,又兼顾隐含的文化态度。论文主要由绪论、主体、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梳理了《避暑录话》的版本流传和叶梦得及其笔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追溯人物品评的渊源及流变,从历史纵向视角看待叶梦得笔记中的人物品评,形成整体认知。我们把人物品评传统分为以春秋史传和汉魏《世说》为代表的两大主要类型,分别加以阐释。第二章首先统计叶梦得笔记品评的人物,得出不同作品人物选择与侧重方面的特点。叶梦得品评人物时通过精心的选择与安排,使得每部笔记或诗话都自成一体,各有侧重,又构成叶梦得所有人物品评著作的一部分,互相补充。同时以《避暑录话》为中心,对品评人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品评内容。从帝王将相品评中可以以古鉴今,概括叶梦得眼中的君臣观和政治观念。从文人士子品评中可以了解为身处世之道,叶梦得认为士人在修谨自勉、厚德笃敬的同时,为官出仕还应该安于去就,以家国为重。第三章分析人物品评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我们将其大致划分为儒、释、道相通,以儒为主;避祸全身、逍遥吏隐;道心无伪,仁民爱生。《避暑录话》本为消夏之际训诫子孙所作,泛说论话之中寄寓的家族意识和文化意识有着教化熏陶的作用。结语总结整篇论文,解释叶梦得笔记人物品评研究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