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桐生所辑《国朝全蜀诗钞》是一部具有选本性质的诗歌总集。该书收录诗人364家,诗作5600余首,其涵盖范围广、规模空前、内容丰富,是清代蜀诗选本中的集大成者,也是清代省级诗歌选本的重要代表。目前学界多将《国朝全蜀诗钞》作为检索清代蜀地诗人诗作的工具书,仅有少数学者在其专著或论文中提及该书或将其作为参考文献,然均未对该书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到目前为止,只有两篇刊于论文集中的单篇文章专门研究该书,没有对《国朝全蜀诗钞》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专著,也没有专篇研究《国朝全蜀诗钞》的硕博论文。本文将从文献和文学两个角度入手,将文献梳理、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辅以逻辑推理,来考察孙桐生所辑《国朝全蜀诗钞》。孙桐生一生交游广泛,著述颇丰,本文第一章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依次理清孙桐生的生平、家族、著述情况,意在洞鉴人物。同时,根据方志、《孙桐生生平纪事》、友人别集等文献中提供的线索,考证孙桐生的交游情况。第二章首先介绍《国朝全蜀诗钞》的成书背景。次则将综合运用文献梳理与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考察《国朝全蜀诗钞》的文献来源。孙桐生广泛汲取前人的经验及成果,以前人及同时人纂辑成书的总集、别集、地方志、诗话、笔记等为文献素材,去伪存真,择善而从。《(嘉庆)四川通志》、《蜀雅》、《国朝蜀诗略》、《雨村诗话》、《诗缘》初刻本、《听雨楼随笔》等文献材料,为孙桐生的征诗工作提供了直接素材,同时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献线索。第三章首先对《国朝全蜀诗钞》的版本存佚情况进行整理,理清该总集的编纂体例。其次运用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诗人身份、地域分布、家族群体这三个着力点出发,着重考察该书所录诗人的情况。第四章着眼于《国朝全蜀诗钞》之“选”,结合孙桐生所作《叙》、对诗人诗作的选择、对诗作诗风的评价等方面,从文本出发,探讨孙桐生的诗学思想,并着重分析其复古宗唐的思想倾向和本乎人情、独造自得的创新思想。第五章则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阐明《国朝全蜀诗钞》具有存人、存诗、存史、辑佚、校勘、考据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并运用逻辑推理,考证出书中部分闺秀诗人诗作的写作年代。次则系统整理并阐述该总集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其他文献
*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这三大姓氏的总人口数量是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 The three largest surnames in the c
面向资源共享的高校信息化是由信息资源共享、URP、信息网络、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5个要素构成。其导入模型主要包括商业模式、教育模式、合作模式。高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