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沙木粉/聚乙二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干燥是木制品生产过程中耗能最大的环节,而木材干燥室壳体热损失高达干燥总能耗的20%-30%,为解决木材干燥室壳体热损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利用复合相变储热来降低木材干燥室壳体热损失的新思路。选取聚乙二醇为相变储热材料,聚乙二醇具有储能密度高、导热系数小、来源广泛等优点,但相变过程中容易发生渗漏,本文选取(改性)巴尔沙木粉作为聚乙二醇的封装基体,采用常温浸渍、真空蒸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巴尔沙木粉/聚乙二醇复合相变储热保温材料,分析巴尔沙木粉改性处理前后对于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性能影响;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应用进行理论计算,为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巴尔沙木粉对聚乙二醇的封装能力较差,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中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仅为59.72%,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封装效果良好,热循环稳定性高,熔融与凝固的相变温度分别为53.55℃、39.4℃,熔融潜热与凝固潜热分别为112.6k J/kg、95.60k J/kg,导热系数为0.2770 W/(m K)。(2)巴尔沙木粉经脱木素改性处理后,木质素被完全脱除,改善了巴尔沙木粉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暴露巴尔沙木粉中纤维素的部分活性羟基,使得改性巴尔沙木粉/聚乙二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中聚乙二醇的负载率提高到75.12%,熔融与凝固的相变温度分别为53.34℃、41.15℃,熔融潜热与凝固潜热分别为137.8k J/kg、124.9k J/kg,导热系数0.2788 W/(m K)。(3)通过理论计算在不同结构干燥室,针阔叶材干燥过程中的壳体热损耗得出,制备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干燥室的保温性能,水曲柳、红皮云杉通过加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干燥室进行干燥,可以在普通干燥室的基础上分别减少24.24%、31.7%的壳体热能损耗,保温效果显著,对木材的节能干燥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医用导管是应用最广泛的医疗器械之一。然而,由其引发的相关性感染频发,增加治疗过程的难度和病人的负担。现有的医用导管材料绝大多数为高分子聚合物,其表面疏水,因而容易被
针对组合导航系统接收机定位精度测试需求,提出一种适合其特点的精度评估方法,从静态精度、动态精度、速度精度、动态范围等综合指标因素对组合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定位精度进行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价值管理、兼并收购均对价值评估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低估了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价值,而实物期权方法作为一种动态的评估方法,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在内,可以更为灵活地、动态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考量。本文详细阐述了各个实物期权模型的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评估特点,搭建了 B-S模型与Schwartz-Moo
目的:观察不同形式阴阳调理灸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优选实施方法。方法:将7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和灸组、艾箱灸组、隔药饼灸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包括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从传统的关注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向如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应用意识的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与生活相脱离。在教育回归生活的国际背景下,也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具有一定难度。
二语学习者两种语言词汇和概念的连接模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词汇加工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其中,对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一直以来存在着三种观点:词汇连接模型、概
我国资本市场中并购活动日益活跃,为了解决并购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估值虚高风险,促使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业绩承诺被广泛应用。然而,承诺容易履诺难,标的企业业绩承诺不达标现象逐年增加,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研究业绩承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并购中更好地运用业绩承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业绩承诺在迅游科技并购狮之吼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信号传递理论、
氮化钛(TiN)是一种典型的非化学计量比的金属氮化物,具有优异的物化特性,在高温、超硬等特殊服役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化学计量比的高质量TiN粉体是制备高性能TiN器
图像噪声消除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维纳滤波或线性平滑滤波方法降低图像噪声,但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除了从图像处理角度探讨图像去噪,还可以在图像采集环节消
随着深空探测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核动力装置与化学能、太阳能动力装置相比,具有功率大、效率高、寿命长的明显优势,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电源系统。空间热电转化技术通常分为静态与动态,目前,研究热点逐渐转向效率更高、运行更可靠的动态转换技术。在动态热电转化技术中,主要采用布雷顿循环、斯特林循环和朗肯循环热电转换技术。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广泛、技术相对成熟的空间布雷顿循环系统进行研究,建立千瓦级理想回热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