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小人物寻求家园及其痛苦的历程——论约瑟夫·罗特的小说《约伯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罗特的小说《约伯记》标志着他作为小说家创作方面的转折.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吸引读者关注犹太民族和犹太教,是一部较完整体现犹太民族史的作品.小说中,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犹太小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犹太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作者描述了一个极为普通的犹太人门德尔·辛格,虽然他虔诚地信仰上帝,但还是接二连三遭到到命运的重创,生活从此一蹶不振,他把自己经历的种种不幸遭遇恭敬地视作上帝的考验.该文旨在通过对罗特小说《约伯记》主人公门德尔生活及心理状况的细致分析,深入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感悟犹太教的神奇精神魅力.
其他文献
搭配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搭配的使用有助于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出更加流利和地道的语言。本文旨在研究中、日、英学生英语动名词搭
该文作者从主位选择与主位推进的角度试图研究信息的组织方式,探讨主位结构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进而把通过主位结构实施的语篇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实验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
作为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利森一直在为了恢复非裔美国人的集体文化传统,以界定和保持个体和文化身份作着不懈努力.莫利森发表于1977年的小说《
该文力图尝试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精心阐释文坛泰斗威廉·福克纳在其杰作《喧哗与骚动》中渗透的对时间流逝的极为痛楚的反复思索.时间是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对光阴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是美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该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从那之后,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试图以不同的理论分析这部
该文试图探讨认知语言学的若干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无论其水平高低,介词、多义词、短语动词等等都相当令人头疼.而认知语言学的丰硕研究成果恰好在
该文运用哲学、逻辑学的观点,结合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区分了意义和概念在语言学中的界定.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提出的五个步骤并不按严格的先后顺序,有些词一进入语言系统,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