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根尖周炎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根尖周炎模型,检测在大鼠根尖周炎模型中Janus蛋白激酶2(Jak2)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相关表达。  方法:选择25只8周龄大小的SD大鼠,随即分成A、B两组,A组20只,B组5只,A组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封入PBS缓冲液小棉球,玻璃离子封洞,调合。A组大鼠分别于7、14、21、28天处死,B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于28天处死作对照组。所有大鼠取右侧下颌骨,剥离软组织,脱钙后进行HE染色观察根尖周病理变化;使用Jak2、Stat3、p-Jak2、p-Stat3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Jak2、Stat3、p-Jak2、p-Stat3在根尖周的表达和分布;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破骨细胞进行检测。  结果:1.HE染色:  A组大鼠术后7天,根尖周附近出现少量炎症细胞;术后14天,根管内牙髓坏死,根尖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进入急性期;术后第21天,根尖周附近淋巴细胞增多,牙槽骨出现吸收;术后第28天,淋巴细胞浸润继续增多,根尖周牙槽骨附近出现Howship陷窝。对照组大鼠无根尖周病理改变。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术后第7天,根尖周附近有少量Jak2阳性细胞;第14天,阳性细胞增多,达到顶峰,高于其他时间点;21天时,阳性表达开始下降;第28天时,阳性表达继续下降。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Jak2阳性表达细胞。实验组各时间点阳性表达数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术后第7天,根尖周区域出现Stat3阳性细胞;第14天,阳性表达数剧增,达到峰值;第21天,其阳性表达开始下降;第28天,表达量继续减少,与对照组相近(P>0.05)。其余时间点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可见少量STAT3阳性细胞。  (3)术后7-14天,根尖周区域p-Jak2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14天达到最大值;第21天,其表达明显减少;第28天,p-Jak2表达继续减少,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第28天外,其余时间点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偶见p-Jak2表达。  (4)术后第7天,根尖周炎症浸润区p-Stat3阳性表达细胞增多;第14天,其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其他时间点;术后第21天,p-Stat3阳性表达减少;第28天时继续下降,表达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偶见p-Stat3阳性细胞。  3.酶组织化学染色  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处可见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术后第7天,牙槽骨吸收区域可见少量破骨细胞表达;第14天,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增多,达到顶峰;第21天,其表达开始下降;第28天,破骨细胞表达继续下降,与第7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织根尖处少见破骨细胞表达。  结论:Jak2和Stat3在根尖周炎的形成过程中表达量较高,以及其在病理过程中与破骨细胞产生的趋势有相关性,可推测其参与了根尖周炎的病理过程以及周围骨组织的吸收。
其他文献
协同效应   为什么说结婚是1+1>2 ?一是指1+1之后多出一个小孩,达到了人类繁衍社会目的。二是两个人结婚之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比如减少一方在追求另外一方时发生的高额费用,如鲜花、衣物,而且婚后住房成本可以减半等等。协同效应,本来指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如果重组得当,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纳什均衡理论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
目的:通过对咬合力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检查及咬合情况,探论分析用咬合力计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效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人类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研究表明,牙周炎发生是由于牙周局部免疫防御机制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