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TAZ(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 binding motif)是 Hippo 信号通路下游一个重要的效应因子。TAZ能够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组织再生,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TAZ是如何调控转录的具体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TAZ调控转录的全新机制。TAZ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AZ(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 binding motif)是 Hippo 信号通路下游一个重要的效应因子。TAZ能够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组织再生,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TAZ是如何调控转录的具体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TAZ调控转录的全新机制。TAZ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形式在细胞核内形成相变区室(Phase-separated compartment),招募转录转录调控因子进入相变区室,高效地促进下游靶基因表达。TAZ在体内体外都能形成相分离现象,升高蛋白质浓度、盐离子浓度或温度促进TAZ的相分离能力。通过对缺失不同结构域的TAZ突变体进行研究,我们发现TAZ相分离需要WW结构域和coiled-coil结构域。TAZ的同源蛋白质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具备相分离能力。将YAP的coiled-coil结构域置换到TAZ中,TAZ失去相分离能力;将TAZ的coiled-coil结构域置换到YAP中促进YAP的相分离能力,说明TAZ和YAP不同的coiled-coil结构域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相分离能力。TAZ的相分离现象受到Hippo信号通路调控的负调控,通过血清饥饿处理或增加细胞密度激活Hippo信号通路能抑制TAZ的相分离能力。TAZ的相分离现象还直接受磷酸化的影响,当被Hippo信号通路激酶LATS2磷酸化时,TAZ相分离现象受到抑制。在功能上,TAZ在细胞核内相分离形成相变区室募集转录因子TEAD4以及其他转录调控因子如BRD4、MED1和CDK9进入相变区室,高效地促进下游靶基因表达,响应不同的上游信号。所以我们发现了 TAZ通过相分离促进转录的全新机制,第一个阐明信号通路特异性的分子也能通过液-液相分离的方式进行信号传导,为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角膜(Bioengineered Cornea)是利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使用组织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出可替代人角膜,用于治疗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的新兴医疗器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并以每年新增超过50万患者。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材料学和工程学的进步,组织工程角膜制备原料的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通过长期动物实验验证和临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α-酮戊二酸(α-KG)。近年来,IDH1 Arg132位点的各种突变体被发现能催化产生大量的癌性代谢产物2-HG,导致胶质瘤、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研究表明,2-HG致癌的机理与其抑制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增强HIF-1α的表达,并引起DNA或组蛋白的高甲基化,阻碍细胞分化等有关。糖脂代谢重塑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
钢铁材料强度高、塑韧性好,同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海洋等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更新换代,大型工程结构件对钢铁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析出强化是提高钢铁合金强度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寻找与基体“匹配”的纳米强化相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最近的研究发现,硅化物G相与马氏体钢基体(BCC-Fe)存在共格关系,并以纳米颗粒
目前,随着全世界对疾病诊断、精准医疗、健康监控等医疗健康领域日趋关注,生物传感技术在临床与实验室诊断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生物传感器所具有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等优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中,依然存在对大型仪器的依赖、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疾病生物标志物高效、即时检测的需要等问题。因此,研发高效、灵敏、特异、便携、快速测定的生物传感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建立了四
研究背景:胰腺癌作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健康。据WHO最新数据显示,其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癌症致死病因,而此现象在发达国家尤甚。在过去的二十年内,尽管研究者做出了诸多努力,然收效甚微,该疾病五年生存率始终未超过10%。导致胰腺癌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肿瘤细胞外存在大量致密的基质。在肿瘤基质中,存在大量的细胞和非细胞成分。其中细胞成分包括胰腺星状细胞,上皮细胞,免疫调节细胞等。其中胰腺星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产量高、消费量大、栽培广泛的食用菌。不耐高温是限制其人工栽培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双孢蘑菇的耐温机制和培养新型种质优良的耐高温菌株,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理论意义。本实验室通过比较耐温型双孢蘑菇02菌株和常规双孢蘑菇8213菌株之间的转录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一个与耐温相关的基因,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酶基因(Pabs)。该基因编码的PA
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赋予了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多样性,对细胞分化、细胞命运、组织器官发育及其功能维持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区别于基因层面的研究,从isoform水平去开展分析可以了解基因功能的改变。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器官发育的理想动物模型,在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开展可变剪切研究,具有其它模式生物不具备的优点。相关研究对脊椎动物的器官胚胎发育和进化起源研究具有积极的参
在全球能源系统向智慧、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多能互补协同、能量与信息交互融合等特点使得传统从供给侧出发的城市能源系统已不再适用。而新一代的综合城市能源系统将能够同时满足城市居民与建筑实时的冷、热、电与气等多种能源需求。本研究以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为出发点,聚焦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与评价这一关键科学议题,基于系统建模与数学规划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分析评价方法展开研究,探索城市综合能源的
中华绒螯蟹(Eric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蟹类之一,属降河产卵物种,生殖蜕壳后通常洄游到河口区低盐度海水中进行繁殖。盐度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尚不清楚盐度对其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和生理代谢的调控机制。本文首先系统评价了四种水体盐度(0、6、12和18)对中华绒螯蟹成体性腺发育、渗透压调节、生理代谢和脂类组成的影响,筛选性腺发育期间的适宜盐度。其次,采用基于气相色谱-
微囊藻毒素(MC-LR)是水华蓝藻释放的一种单环七肽肝毒素。高藻爆发时,MC-LR难以通过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严重威胁饮用水卫生安全。本文针对开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国家战略需求,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协同水射流空化效应制备·OH,结合高藻水源水强氧化处理,开展了·OH氧化降解MC-LR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基于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制备·OH,快速降解直至矿化水中MC-LR。利用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