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型高强韧微变形钢(GDL-1)的断裂韧性,探索了显微组织及其亚结构和热处理工艺对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DL-1钢经910℃保温1h后空冷状态的断裂韧性要高于油淬状态。空冷250℃~300℃回火2h后σ0.2=1043.55~1047.32MPa,σb=1158.06~1167.8 MPa,δ(%)=13.25~14.8,ψ(%):58.24~59.56,AKV=97~120.5J,HRC42~43,JIC=0.1415~0.1513MP.m,KIC=173~179(Mp.m1/2),晶粒度为8~9级。通过光学金相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后新型高强韧GDL-1钢的显微组织以窄束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为主少量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复合组织组成,残余奥氏体以薄膜形态分割贝氏体板条而形成超细化亚单元,增加了材料的微观塑性。通过X射线应力测定仪测定材料残余奥氏体量表明,空冷状态残留奥氏体量在5-8%之间,油淬状态在1%-4%之间,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较高的稳定性对提高断裂韧性有较大贡献。采用Dic=di/nδc复合参量作为裂纹尖端前沿有效变形体积内的有效晶粒尺度,能阐明新材料断裂韧性高的主要原因。由于该体积内的细观组织参量是以贝氏体条宽度和亚片条宽度尺寸作为有效晶粒尺寸,亚片条宽度尺寸在0.2~0.9μm,亚单元宽度尺寸30~250nm,这样超细化的贝氏体组织加上片条之间存在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导致裂尖前沿具有很高的韧塑性。通过剖面金相分析证明,空冷状态裂纹尖端的钝化曲率半径达到30μm以上,裂纹扩展路径曲折,而油淬状态裂纹尖端的钝化曲率半径只有20μm以内;裂纹扩展路径较为平坦。这说明贝氏体组织中存在的超细化亚片条和亚单元尺寸与良好塑性的残留奥氏体膜组合使δc显著增大,从而获得优异的断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