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糖水吸吮两种非药物干预缓解早产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早产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共120例,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糖水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40例。在对早产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对照组早产儿采血前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NNS组在开始采血之前给予消过毒的无孔安慰奶嘴吸吮,然后采血;糖水组在开始采血之前给以10%葡萄糖注射液2ml口服,然后采血。比较3组早产儿操作前的Apgar评分、早产儿行为状态评分,操作时哭泣的时长、回复基线时长、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评分作为疼痛观察指标。釆用SPSS17.0软件包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2、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前,3组早产儿Apgar评分、早产儿行为状态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NS组和糖水组早产儿操作时哭泣的时长、心率回复基线时长、DAN评分比较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NS组和糖水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NS组和糖水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早产儿急性疼痛行为(D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NS组和糖水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早产儿操作时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水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有效的缩短早产儿穿刺过程中的哭泣时长和心率回复基线时长,缩短疼痛面容持续时间,降低早产儿穿刺后DAN评分的分值。2、非营养性吸吮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有效的缩短早产儿穿刺过程中的哭泣时长和心率回复基线时长,缩短疼痛面容持续时间,降低早产儿穿刺后DAN评分的分值。3、非营养性吸吮组与糖水组相比,在缓解早产儿桡动脉穿刺所致疼痛的效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