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管理制度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社会组织中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重要种类,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自觉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随着政府职能转移、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改革的深入,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他们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对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专业社会工作因此连续四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成为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渠道。我国的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管理制度经历了从特许制到双重管理,从双重管理到双重管理与直接登记双轨并行的改革阶段。双重管理体制下,一方面登记门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业务主管单位缺乏公开、透明的行政许可法制,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许可具有不确定性,大量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或因登记门槛过高,或因无法取得业务主管单位的前置行政许可,无法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双重管理固然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社会服务需求日益凸显的具体国情下,在各业务主管部门缺乏公开透明行政许可法制的制度背景下,过高的登记门槛和双重管理正在丧失实效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实行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直接登记与双重管理相结合的双轨登记管理体制。域外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管理制度有强制登记和自愿登记之分,日本和新加坡实行强制登记,美国和德国实行自愿登记,我国的强制登记管理制度吸收了域外经验。直接登记改革虽具有方便社会组织设立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制度优势,但当下也存在概念不清、界限不明的缺陷,实务中也超越了登记管理机关的服务能力。目前的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推动,但原先实行双重管理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并未修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制仍是双重管理,直接登记并无法律法规规章支撑,有悖于全面依法治国。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管理实践需要加快社会组织法制统一建设,稳妥推进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充实登记管理机关力量和业务管理工作法治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化和法治化,以促进我国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上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印刷机电气系统主要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半导体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器等用来实现印刷机各种运动和动作控制。这些印刷机的启动、运转、定速、给纸
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将工业、企业管理方法中的
根据企业环境绩效外部评价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构建了一套既与国际性指南相符合又与我国企业环境经营、环境管理相适应的环境绩效外部评
气功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的实践中,在与疾病和衰老的抗争中,逐步认识并发展起来的以三调为核心(调心、调息、调身)的自我锻炼方法。健身气功乃由政府组织气功界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和主观评定法,分析了被试在评估手表的不同形状(方形、圆形)、不同颜色(黑色、白色)和不同区域(背景区域、刻度区域、外壳区域)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被试对手表
酒是具有明显社会属性的成瘾性物质。酒精依赖与认知、行为异常、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然而酒精依赖的机制不清,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涉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神经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