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N/EP核壳纳米纤维的CFRP弯曲损伤自愈合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ling1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复合材料层间区域易存在富树脂区域、界面性能较差,在成型、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到热、机械和化学侵蚀,层间基体区域易出现微裂纹损伤。赋予CFRP自愈合功能可以修复材料内部缺陷,提高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外援型自愈合体系通过在现有材料中添加愈合剂实现快速愈合,提供更高的力学强度更适合复合材料结构应用。论文采用聚丙烯腈(PAN)核壳纳米纤维作为存储愈合剂环氧树脂(EP)体系的容器,铺覆在碳纤维织物的表面制备层间包含核壳纳米纤维的CFRP。复合材料损伤微裂纹扩展时纳米纤维被破坏,愈合剂释放到损伤区域,在外界热激励下固化完成修复。首先,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将愈合剂体系的双酚F型环氧树脂(BPF)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分别封装到PAN纳米纤维中;然后表面铺覆有核壳纳米纤维的碳纤维织物采用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I)制备了基于核壳纳米纤维的自愈合CFRP。为了进一步提高愈合剂的释放速度,向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添加发泡剂偶氮二甲基二异丙酯(DIAD)。利用发泡剂分解产生惰性气体,在封闭的核壳纳米纤维内部自增压驱动愈合剂加速释放,提高愈合效率。1、利用FT-IR、DSC、TGA、SEM、接触角分析对核壳纳米纤维分析表明:(1)核壳纳米纤维的红外光谱中C≡N、C–O–C、环氧基、-NH基等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核壳纳米纤维的成功制备并且愈合剂与PAN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体系稳定;(2)包封环氧树脂与包封IPDA的PAN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620 nm和360 nm,环氧树脂和IPDA的包封率分别为16.1%和5.65%,核壳纳米纤维具有小直径特性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3)核壳纳米纤维的环氧树脂接触角为31.0°,小于T800碳纤维单向织物的环氧树脂接触角49.3°,环氧树脂对核壳纳米纤维的浸润性优于碳纤维,有利于提高环氧树脂对碳纤维的浸润性。2、研究了核壳纳米纤维不同的层间分布方式对正交铺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愈合温度、愈合时间对弯曲损伤愈合效率的影响。(1)空白T800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638 MPa;隔层铺覆核壳纳米纤维的SH-1组、中间层铺覆核壳纳米纤维的SH-2组和每层铺覆核壳纳米纤维的SH-3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为676 MPa、621 MPa、658 MPa。相比空白对照组,SH-1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5.96%,SH-3组的弯曲强度提高了3.13%,SH-1组比SH-3组的性能更优;(2)每层铺覆核壳纳米纤维的SH-0组复合材料弯曲损伤后,在150℃下分别愈合5、15、30、45、60 min后的弯曲强度愈合效率分别为63.1%、58.5%、70.2%、74.2%、93.5%。随着愈合时间(t)的增加,自愈合效率提高。t大于30 min时,愈合效率大于70%;进一步固定愈合时间改变愈合温度(90℃、120℃、150℃自愈合30 min),SH-0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愈合效率分别为69.4%、77.6%、70.2%,愈合温度120℃可以取得很好的自愈合效率;(3)愈合温度120℃、愈合时间1h,对照组、SH-1组、SH-2组、SH-3组复合材料愈合效率分别为79.7%、110.1%、94.7%、94.1%。隔层加入核壳纳米纤维(SH-1组)的分布方式具有最好愈合效率,并且愈合效果优于每层铺放核壳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3、愈合剂体系环氧树脂中混有发泡剂DIAD后,变温傅里叶红外分析、三点弯曲等测试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基和胺基的红外吸收峰逐渐消失,-OH基的吸收峰逐渐变宽,证明DIAD的加入对愈合剂之间的相互反应影响较小,两者相容性良好;(2)随着DIAD含量的增加,每层铺覆核壳纳米纤维的复合材料的愈合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加入5%质量比DIAD的复合材料经过120℃自愈合1 h,弯曲损伤愈合效率最高达到99.5%,相比未加发泡剂的自愈合复合材料提高6.4%。因此,核壳纳米纤维自增压改善愈合剂流动性,有利于愈合剂快速释放到损伤区域,可以进一步提高愈合效率。
其他文献
环氧树脂(EP)性能优异,因而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然而,环氧树脂的本质缺点——易燃性对其在多领域的深入应用造成了极大限制,因此,阻燃改性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现代社会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石油资源的储存逐渐减少,而可再生生物基材料的开发正符合了绿色发展理念。因此,采用生物基材料来开发新型阻燃剂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先设计合成了一种含磷氮生物基阻燃剂VFD应用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三维重建的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骨移植物体积变化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骨移植物的三维重建,分析术后愈合过程中骨移植物体积的变化情况,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术前评估及预后效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30例研究对象,选取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月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
学位
压电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自动化、医疗保健、国防军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通过压力、振动、弯曲和伸缩从小应力中收集能量或是检测小应变的能力,已成为材料和相关智能器件的研究主题。聚合物压电材料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如良好的压电灵敏性,较无机压电材料有着高柔韧性,低成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加工等特性。然而,目前最为常用的压电聚合物均来源于化石能源,不利于可持续的发展,一种可由蓖麻油生物质材料制备而
学位
近年来,我国淤泥的年疏浚量超过十亿立方米,并且80%集中在长江地区。但因河道淤泥具有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强度低等特性,导致淤泥处置困难,而以往的处置方法又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因此,本文依托中建三局委托项目《施工现场淤泥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研究》,对取自长江不同地区的12种淤泥进行了表征,依据淤泥物理、化学特性对其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淤泥絮凝-固化匹配特性,实现了淤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主要研
学位
CuF2因其高的理论放电电压(3.55 V)以及较高的能量密度(1874 Wh/kg),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之一。但CuF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存在电子导电率差及空气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碳纳米管(CNTs)、Cr8O21与S对CuF2进行改性,并探究了复合改性对正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NTs/CuF2复合材料。在1.5-4
学位
高强、高韧且高硬的轻质结构材料的制备仍是一个巨大挑战。B4C陶瓷因其具有轻质、高硬和高弹性模量等特性,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护材料之一。但其强共价键的特性导致碳化硼陶瓷断裂韧性低(2.2 MPa·m1/2)且烧结温度高(热压烧结>2100℃),这些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近年来,为了解决B4C陶瓷在制备和服役过程的诸多问题,研究者们通过采用了添加第二相等方法。但遗憾地是,这些烧结助剂的添加都一定程度上削弱
学位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了两大全球性问题—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通过H2O或者有机物光催化还原CO2合成燃料,这为同时解决这两大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由此,近几十年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光催化策略要解决的重大挑战是设计新型光催化剂,或寻找到行而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甚至是太阳光中的红外光,用以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燃料效率(η)和燃料生成速率(rfuel),满
学位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将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温室气体转化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不但可以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在整个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体系中,贵金属有着无法比拟的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然而,贵金属价格昂贵,非贵金属催化剂又达不到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本文通过使用少量的贵金属与非贵金属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催化剂既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又避免贵金属的大量使用节约成本,这有利
学位
在传统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开发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氢能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可循环利用以及绿色环保等优势在21世纪的新能源体系中备受瞩目。电解水制氢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且高效的途径生产高质量的H2。然而,为了实现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降低水分解反应能耗和使用传统贵金属催化剂的高成本,则需要合理设计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廉价电催化剂。价格低廉的硫化镍(
学位
自然界以其精妙的设计著称于世,成为材料科学家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多糖内部结构规整且有序,是典型的手性向列相结构。传统无机结构材料往往面临着脆性大的问题,若从无机材料的内部结构入手来改善该缺点,让无机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自我组装成具有有序手性向列相结构材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课题。因此,本研究采用纤维素与甲壳素这两种最常见多糖作模板来帮助无机材料实现自下而上的组装,从而使无机材料也具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