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14-569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42)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影响着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小麦育种过程中由于长期利用少数种质资源,导致小麦栽培品种遗传基础日趋单一化,遗传变异也越来越匮乏,遗传脆弱性日益显现,随之而来的是适应性的降低和抗性的丧失,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借助远缘杂交的手段把小麦野生近缘种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42)属于小麦的三级基因源,是偃麦草属中最早与小麦杂交并获得成功的物种,具有诸多优良性状,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外源基因。本试验所用材料品系14-569是从普通小麦川麦107和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I704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一个稳定材料。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调查,细胞学观察,原位杂交(GISH和FISH)分析和PLUG分子标记鉴定,对品系14-569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对品系14-569及其亲本川麦107的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品系14-569对条锈病具有抗性,株型紧凑,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均优于川麦107,而且穗子中下部长有背小穗,籽粒性状和CM107相似,但比较饱满。2.细胞学方面,品系14-569的根尖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比普通小麦多出两条染色体,推测14-569可能是一个附加系。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观察得出14-56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绝大多数含有22个二价体,很少有单价体,说明品系14-569是个基本稳定的材料。3.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证明品系14-569中附加了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分别以黑麦和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原位杂交显示14-569中有一对1BL.1RS易位染色体。以拟鹅观草为探针的GISH进一步鉴定出14-569中附加的是一对St染色体。即14-569是含有一对1BL.1RS易位染色体且附加了一对St染色体的小麦-中间偃麦草的二体异附加系。4.PLUG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定位于第三同源群的两对引物TNAC1627口TNAC1648分别扩增出了1100bp和400bp与中间偃麦草或拟鹅观草相同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可以推断出品系14-569中附加了一对中间偃麦草的3St染色体。5.以Oligo-pSc119.2-1(绿色)和Oligo-pTa535-1(红色)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表明14-569植株中部分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与川麦107相比,具体表现在14-569的5A染色体长臂中部检测到较强的Oligo-pSc119.2-1的绿色信号和Oligo-pTa535-1的红色信号;一条5B染色体在其短臂靠近着丝粒的位置发生了断裂;一对6B染色体随体丢失;14-569中的3D染色体短臂端部没有Oligo-pSc119.2-1的绿色信号。经试验研究发现,5A、3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存在于14-569的所有植株中,5B染色体的断裂和6B染色体随体的丢失只存在于少数的植株中。
其他文献
瓦托水电站工程在金河下游河段上,位于昌都市卡若镇乃帕村金河下游约2.5km处,在已建金河大坝上游约5.0km处,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电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3315.00m,死水位
岩爆是深部开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随着水利水电、交通、矿山开采等工程向地下深部开拓,岩爆的强度及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工程安全。国内外学者围绕岩爆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