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靖难之役”书写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ndre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难之役”(1399-1402)是发生在明初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实质是一场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内战。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举兵叛乱,号其师日“靖难”,将在位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甫登大宝,成为后来的永乐帝。这起政治事件对有明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历史观、道德观、文学理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之,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创作对当时及后来人们对该事件的认知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本文企图以明清小说与“靖难”政治事件的关系作为考查对象,力图探讨在历史视野中,文学和政治之间的互动特征。   论文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主要考察明前期有关“靖难”事件的小说书写。燕王朱棣夺嫡后,“指忠为奸”,大开杀戒,清洗建文忠臣。同时实施“党禁”,革除建文年号,两次重纂《太祖实录》,通过血腥的杀戮与修改伪造历史,来确立自己帝统的合法性,进而直接影响到明初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站在官方立场,违背公议,指忠为奸的小说作品《承运传》、《奉天靖难记》等,其目的是歪曲建文朝史实,自饰其非,粉饰太平。   第二章主要考查自宣德以后至明末的有关“靖难”小说书写。朱棣死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策的宽松,永乐朝的“党禁”、“革除”慢慢消失,万历年间的建文史籍重修,以及社会上下疾呼忠义的需求,使得大量褒忠扬义的“靖难”小说成为树立忠孝节烈的范例。如笔记小说《致身录》、《从亡随笔》、《逊国正气纪》等,都是记述建文在位的仁政、编造建文出亡及身后事迹、热情讴歌建文旧臣之节烈。话本小说《西湖二集》和《型世言》大多写明朝时事,并且有专章讲述“靖难”故事,选择的多是忠臣义士,创作视角和态度较明初小说已有很大的不同。讲史小说《续英烈传》则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靖难”事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开辟了一条新路。总之,这些小说同情建文遭遇,褒扬建文忠臣,虽仍然不敢否认朱棣的“正统”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他的暴行。   第三章主要考察清初有关“靖难”事件的小说书写。明清易代之后,禁忌解除,而明王朝亡于“外夷”的悲剧事实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靖难”这一历史事件。如《女仙外史》,通过“褒忠殛叛”,谴责朱棣的叛逆行为,彻底否认他的正统地位,并借靖难历史表达亡国之痛和民族之思。   第四章分析“靖难”小说中的朱棣和方孝儒等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背景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   第五章通过靖难事件与小说关系的考察,总结文学创作与政治事件互动的规律。政治事件对小说书写的方式产生影响,而小说承载丰富的社会政治功能,对历史的书写产生干预。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日前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集体决策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赞同该决策和不发表意见的人都承担行政过错责任。这也就是说,领导班子在
我国书籍刊刻业在明代有了飞跃的发展,随着小说的出现及发展,小说的刊刻逐渐成为一种盈利方式,书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本文以明代苏杭地区的通俗小说刊刻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但深入
学位
问:现在,您对理论界和思想界的争论的情况怎么看?答:最近几年,意识形态的争论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争论。但是最近几年,这个争论激烈的程度是超
北极苔原带和北方森林(北部地区)因其分布广阔并远离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工业发展的影响,而一度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但如今这些地区如同地球上任何别的地区一样,也正经
本论文题为《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再叙事——论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革命历史叙事的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以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革命历史叙事为研究对象,以经典革命历史文本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存世仅91年,但在书法绘画艺术上的地位却无可替代。元代文人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这种发展是质的飞跃。本文笔者通过对元代吴兴地
配件编号9028932490289265902874679028424890283540902803659037578090375375903750629037504090375038903750379037426990374268903731489037314690360167903598999035 748
期刊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大规模作用的影响,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的变化异常活跃.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各种全球变化过程都在影响着可更新林木资源持续生产和当地社会赖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