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乡生态文化作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地处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商业化推动水乡古镇向现代城市化演变,致使水乡出现严重的孤岛化特征,危及水乡的原始生态环境。伴随着水乡经济建设发展,水乡资源开始日渐匮乏,水乡传统文化的沿袭和传承面临很大的困境。这一切已不仅仅是水乡自身发展造成的,更多来自于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和伦理观念的匮乏。因此,实现水乡生态文明的建设,用道德的眼光去看待水乡文明,在环境伦理的视野下实施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以及怎样在创建和谐文明的水乡生态环境过程中秉承和发扬水乡独特渊源文化,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所在。全文从环境伦理的视角出发,对水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道德的思考,在结构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水乡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意蕴,一是水乡生态文明的内涵;二是对水乡生态的环境伦理价值的阐述;三是人水关系伦理作为环境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阐述水乡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基本途径。第二部分论述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是水是人类依存的必要条件;二是保护水乡环境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第三部分提出水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一是伦理观念引发水乡人文传统的破坏;二是制度伦理失范造成水乡发展结构失衡;三是生态意识淡薄导致水乡生态环境的恶化。第四部分点明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促进水乡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兼容;三是实现水乡资源公平正义的合理配置;四是实现水乡建设中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五是吸收国内外文化中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六是融合并继承“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第五部分总结出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一是营造合理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环境;二是在尊重水乡自身规律基础上的合理规划;三是在保护水乡传统遗存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四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水乡进行有序开发。最后笔者在结语中坚信水乡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实现全面收获,发挥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和水乡经济环境发展共同的积极效能。